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国内2001年至今的1186篇题名为"核心素养"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2012年开始发展,近两年发文量达到爆发期,且2016年达到顶峰;国内各刊物的"核心素养"文章发文量相差不大,《中国教育报》《今日教育》和《江苏教育》这三大期刊发文量在20篇以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形成了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为首的研究机构,以褚宏启、辛涛、郑毓信、蔡清田等为代表的高产学者,"立德树人""学习过程""学科核心""课堂教学""职业素养"等关键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学校劳动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劳动文化建设有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新时代劳动文化指向价值观培养、呼应新时代劳动精神、关注动手实践.中小学可以从"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文化环境""开展多元的主题活动,营造劳动文化氛围""借助多样的媒体平台,进行劳动文化宣传""发挥各界的协同力量,形成劳动文化价值认同"出发,探索学校劳动文化建设实践路径,丰富学校劳动教育内涵,落实学校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国际智库研究的主要态势及其热点内容,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收录的233篇智库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内容挖掘。国际智库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整体上呈攀爬式上升的演变趋势,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交叉综合特征。智库在国际关系事务领域的应用,医学与健康智库、教育智库等专业型智库建设问题近年来引起较多国际同行的关注。但是国际智库研究领域大多数研究者未保持持续性研究的态势,不同研究者间的协同合作研究还亟待加强,现有25个国家/地区参与到智库领域的研究之中。无论是从发文总量来看,还是国家/地区间的合作网络分析来看,目前美国在国际智库研究领域均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中国没有与其他高产国家/地区进行智库方面的协同合作研究。美国与英格兰、加拿大和德国等开展了较多关于智库方面的研究,澳大利亚与德国也有较为紧密的研究合作关系。中国的智库研究者应加大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研究者的协同攻关与合作研究力度。杜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华威大学等研究机构是国际智库研究领域较为重要的高产研究机构。当前国际上关于智库研究的四大研究热点,分别是:智库集团发展运行及其影响力、智库在国家/机构公共政策中的角色定位与决策作用、美国智库分类领域及其功能等研究、智库案例分析与中国智库建设。国内外在智库研究热点主题方面具有较多共同内容,都将智库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力分析、智库在政策中的角色定位、以美国智库为代表的智库功能与案例分析、中国智库建设四个研究主题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该主题是中国智库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与创新发展,一方面应从机制层面来建立健全智库保障机制体系;另一方面应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智库服务评价标准体系来不断推动各行业领域智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索我国新时代教育扶贫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前沿,有助于厘清该领域的发展演进及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扶贫治理提供新思路.研究采用图谱可视化方法,以2012—2020年CSSCI数据库的346篇教育扶贫文献为样本,运用UCINET、CiteSpace等软件分析了教育扶贫研究现状,绘制了合作发表—研究网络、热点主题、前沿及趋势图谱.教育扶贫研究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大致划分为初步探索、迅猛发展和逐步成熟期.既有研究偏重理论探索与逻辑思辨,重点集中在教育扶贫的价值与功用、归因与逻辑、趋势与路径等方面.存在核心学者数量有限、"无形学院"关系尚待形成,机构合作互动关系弱,大范围跨机构或跨院校合作较少等问题.回应社会关切与公共治理逻辑,构建教育扶贫整合框架、聚焦中微观适切性实证议题,统筹规范研究与科际整合,协同"智、志"双效研究应是未来教育扶贫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我国社区教育研究进展之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1980年至2009年国内社区教育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从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高产作者、研究机构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关结论,认为:我国社区教育相关研究正处于发展时期,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是社区教育研究的核心研究群体;该领域金字塔形核心研究者群体已经形成;研究重点集中在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和谐社会、远程教育等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劳动素养评价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核心。劳动素养评价要点可由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四个一级指标和劳动观点、劳动理论、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等九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其具体权重可根据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评价实施上,要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过程与阶段相结合的多节点评价等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体现在使命归属、内在相通、目标导向的价值应然。然而,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内容和形式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劳动价值观淡化的实践困境。为此,职业院校必须采取分类、分阶段、一体化进阶式的教育过程,加强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培养,实现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CiteSpace 6.2.R4软件对2018—2023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1027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和模式,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作者与机构共现图、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笔者认为在未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加强研究机构或者研究者之间的合作网络、深化与特色化研究主题、增加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基于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依托地域文化系统化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构筑包含"劳动·服务、劳动·工具、劳动·创造、劳动·精神、劳动·审美"五方面目标的课程框架,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课程群;以主题课程群进行内容统整,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探索综合化、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