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是人生存阶段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高校中,要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成为学科教学中内核,在高校思政课中也不例外.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实际阐述开展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延伸高校政治教学课堂,拓宽劳动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改善现有思政模式已刻不容缓。以协同育人的手段为切入点,构建高校思政模式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协同育人思政模式的必要性,并找出当前协同育人思政模式构建的阻碍,为协同育人的思政模式的构建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育人一线的两大主力军,新时代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素质的需要,针对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存在育人意识不强、交流平台缺乏、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讨了强化顶层设计、建强育人阵地、有效整合资源三个提升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效果的对策,促进其通力协作,互助共赢,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网络信息技术正以各种形式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以及娱乐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对于教学而言,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再加上新一轮教学改革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推进,翻转课堂——这一极具网络信息技术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青睐。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高校思政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最后,就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对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下,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移动式学习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正逐渐成为未来教育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政课移动式学习应用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由高校领导、教育部门为主导,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等的组织设置,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德育内容的融合教学,以产生不同学科互相促进发展的协同效应。特别在“新文科”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从课内教材理论知识、课外实践应用内容等角度出发,挖掘正确的思政理念、价值观念,对学生展开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引导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育人”教学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时代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领域日益突出,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更加强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面临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正本清源、开拓创新。以“结果导向”为价值遵循的OBE理念,对构建新时代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借鉴的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随着这一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包括网络环境等软硬件设施的完善性,师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管控难度等。文章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来化解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1.
"同课异构"具有构建教学研究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的功用,是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新型教研模式。在教育实习环节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能够为实习生提供教学研究案例,创设问题研究情境,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实习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的新教育模式.基于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复杂性和艰难性考虑,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性和开展模式必须要做出重点考量.在教育事业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重要意识是新时代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在建党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精神伟力,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精神支柱,所以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应然之义。融入的首要前提是以二者的内在统一性为抓手,以融入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要求为遵循,进而探究融入的有效策略,让伟大建党精神通过高校思政课这一主渠道直抵大学生灵魂,沁润大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精神要点与2018年教育部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金课”要求的解读,对艺术类高校思政课程的学情与存在困境的分析,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打造思政“金课”的路径:保证课程的理论厚度,用专业视角挑选教学素材,积极运用社会热点素材,利用本地文化优势开展实践教学,严格课程考核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发现两支队伍同向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队伍双向对接,促进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提出实用有效长期的协同机制,为队伍融合促进可能性,努力打造全程全方位育人过程。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培养是较为连续的、动态的教育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独立思考意识,使学生在问题意识养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校思政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由于问题意识培养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及课程内容,因此本文紧密地结合不同的培养要素,通过明确高校思政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实现策略或方法,以期提高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思政课称为"关键课程"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究基于大数据的思政课教学创新逻辑、创新方向,并提出创新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某一线上课堂为例进行剖析,探讨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其学习动力的机理和策略。学习动力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差异化与高校思政课建构具有本质关联,动力缺失问题则需要从“道”和“术”两个方面进行求解。重点在于增强社会现实解释话语权,强化知识信息的互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核心构建的课程,体现了与其它课程有所区别的独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主体部分,要通过提升学理支撑作用,加强现实指导作用,明确思想方法作用,回应一些对高校思政课质疑的声音,以期实现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20.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学习的社会协商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应按照创设情境、探究情境、渲染情境的建构路径,通过问题情境、纪实情境、任务情境、诗词情境的有效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历史观点、责任意识和文化认同,使其更好地把握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