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人们常说,人情大于王法;王法就是最大的人情。其中,隐含着情与法的矛盾纠结。这种纠结,由来已久,于今尤烈。前一段时间,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一经曝光,立即在网络、朋友圈、电视观众中间激起千重浪花,举国舆论一片哗然,大家近乎一致性地力挺"杀人凶手"于欢,一边倒地痛斥案件中的"受害者",尤其是引发这出悲剧的始作俑者吴学占,更是被千夫所指。由于全媒体的集体性介入,"民心向背"直接影响到了审判结果,一审判决中于欢因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但是这个判决结论却引起  相似文献   

2.
"达特茅斯学院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较为重大的事件,国内学者已对此事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对该案的认识和评价还存在某些误区。通过对"达特茅斯学院案"的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可以发现,该案是一场包括达特茅斯学院、新罕布什尔州政府和议会在内的多方利益的角逐,该案的历史意义并非是对"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区分,而是为私人财产提供法律保护,由此促进了私立学院在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达特茅斯学院案"的历史贡献,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密歇根诉讼案"的判决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密歇根诉讼案"是美国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计划所引发的争议与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中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判决结果一方面为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设定了"个体化审查"、"严格限制"等法律原则,一方面加强了对族群倾向性教育政策的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其特殊性,这种影响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法治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社会法律制度的一个巨大贡献是法治原则的确立并将其引入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行政领域表现为国家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应该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一切行政权的行使从实体内容到一般程序,都应该遵守法律;不仅要遵守法律的现有规定,在现有法律缺乏规定时,还应该遵守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这一原则也被称为行政法治原则,它是各国行政法共同确立的理论基础.虽然我国尚未将高校学生管理作为一种行政行为纳入行政法研究的领域,但"田永案"和"刘燕文案"却引发了行政法学界的普遍关注.法院在两案的受理上采取了积极、开放的态度,受理并认定这一教育纠纷的行政法性质,在国内实属首例,因而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法院对两案的受理和判决之举使司法的阳光照进了大学殿堂,司法的触角伸进了大学校园.然而,仅有司法就足以应对教育实践的挑战了吗?我们何不走得更远一些,将行政法治引入高校学生管理,让高校自己对照法治的要求评价和改进现行的学生管理制度呢?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判决不公、报道不当等原因,出现了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判决的现象,甚至"媒体审判",具体案例有云南李昌奎案及赛锐27刀捅死女孩案、药家鑫案及药父诉张显侵犯名誉权案、彭宇案翻案及小悦悦案等。这对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是很不利的,会产生超越监督界限、增大法官压力,引起舆论争议、浪费优质资源,损害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等危害。网络干预的始作俑者是司法不够公正,并且网络的力量确实帮助部分受害者获得了公平,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干预就是完全正义的。司法判决的唯一依据是且只能是法律和事实,要减少网络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干预必须从源头做起,需要每个司法工作者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组织判决案"到布兰登堡大学法判决,联邦宪法法院合宪性审查的焦点,正在从大学治理机构的成员及其权力,转向不同的治理机制在组织程序中的互动与大学组织的"整体构造"。根据布兰登堡大学法判决的裁判观点,州法律有关大学组织法的规定只要不对学术自由构成结构性危害即可。该案对元治理的过度"开放",使学术自由的宪法保障陷入低潮...  相似文献   

7.
诉讼是维护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一个途径。虽然近年来大学生起诉高校或省级教育行政机关从而启动行政诉讼的案件并不多见,但是,其中少数案件产生了生效判决,从而引发了判决执行的问题,值得我们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近学说的发展,法解释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是不确定法律概念也日益被重视。陆煜章案作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代表性案件,在判决作出十三年后的今天,被最高法院作为经典案例,其意义非同凡响。但是,本案判决书说理部分存在着瑕疵。法官在分析了企业名称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之后,本可以运用不确定法律概念去支持判决论据,得出予以驳回的判断,然而由于缺少理论上的自觉,法官直接利用自由裁量权对工商局的驳回决定予以肯定,其间的不合理是毋庸置疑的。从不确定法律概念和判断余地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具体分析案件,从而得出与判决书相同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与越南战争相关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文件"及由此文件引发的"五角大楼文件案",是20世纪70年代影响美国国内政治的重大事件。参考官方档案等权威文献及个人回忆录等第一手史料,可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对美国进行越南战争的前景,经历了从乐观预判到梦想破灭再到重新定位的过程,这促使他决定汇总美国介入越南的历史文件,以便重新评估美国在越南的行动,从而导致了"五角大楼文件"的出台。埃尔斯伯格对美国的越南政策也经历了支持—幻灭—再思考的过程,为阻止美国政府在越南的进一步行动,他将"五角大楼文件"透露给新闻媒体,引发"五角大楼文件案"。"五角大楼文件案"的最终判决使"五角大楼文件"为天下所知,并成为美国在越南进行不义之战的自供状和罪证。"五角大楼文件"曝光了美国政府策划越南战争的内幕,揭露了美国在越南的战争是一场"不光彩的战争"、"肮脏的战争",成为"冷战"研究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五角大楼文件案"还具有法学意义,为美国日后诸多判例所援引。  相似文献   

10.
正当防卫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制度。“黄中权案”“于欢案”“昆山反杀案”等三起引发舆情的代表性涉正当防卫案件见证了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发展之路,可以用案例贯穿教学。在国家治理中,正当防卫制度彰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进行课程思政拓展;分析正当防卫制度的止暴惩恶、增加犯罪成本、弥补公力救济不足、节约财政开支、统一国法天理人情等法治功能;阐释正当防卫制度可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正当防卫制度有助于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国家治理目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自展立新、陈学飞发表《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一文以来,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适应论"的问题上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既有学者质疑并主张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也有学者赞同并坚持高等教育"适应论",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适应论"和"认知理性"各自的积极意义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观点竞相纷呈,不同意见相互商榷,讨论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往前移就会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围绕有关教育"适应论"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跨世纪"的讨论。相比较而言,早前的讨论指涉整个教育领域,这一次的讨论则集中于高等教育。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25日,药家鑫案原告民事诉讼代理人张显贴出《对药家鑫案判决的立场和意见》一文,表示放弃追要法庭判决的赔偿,并对民事部分不合理地方放弃上诉。文章中称:“我们想对药家鑫父母说:我们农村人并不难缠!你们应该低下你们高昂的头!”  相似文献   

13.
备受瞩目的"邓玉娇案"审结,法院判定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但是邓玉娇被免于刑事责任的判决宣告后,仍有很多人对该判决结果提出了异议.我们从刑法的相关规定和法理就该案的刑罚做以梳理与解析.  相似文献   

14.
达特茅斯学院案是美国法转型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历史事件。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私立大学章程在美国法上第一次被赋予了"合同"的法律身份,获得了未经双方认可不得修改的权利保护,免遭政府借用公益性借口而任意更改。这一变化过程,实质上将英国法之下教权、皇权的二元保护过渡到美国法之下单一法律权威的宪法保护中来,不仅从功能上实现了章程的稳定性,也让美国公私立高等教育同时具备了自由发展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互联网根本特征之一的超链接技术在给人们快捷地从一个网站到达另一个网站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现有版权法律体系的冲击,由超链接技术产生的侵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超链接是否侵犯版权?版权法能否允许或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超链接的存在?这些,当今世界尚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针对这一现状,该文以超链接所引发的版权侵权问题及超链接中版权的合理使用问题为出发点,结合"中凯公司诉圣战网络"一案,对超连接问题展开初步分析,以求为网络版权的维护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引发人们对刑事人身采样行为规范进行探讨的案例是Rochin v.California案和Breithaupt v.Abram案,并且联邦最高法院在裁定这两起案件时确立了以正当法律程序和日常普遍性两种评判标准,但这两种标准并不明确。19世纪60年代后期,联邦最高法院以Katz v.U.S.案为契机对宪法第四修正案的保护对象作了重新界定并确立了"合理隐私期待"的标准,而且对人身采样行为的实施提出了合理性要求。美国探索刑事人身采样行为规范的曲折历程对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微软垄断案评析美国反垄断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轰动一时的微软垄断案在美国最终以和解结案,很多学者据此认为这代表了美国反垄断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发展动向。认为微软案的判决是联邦上诉法院在“9·11”事件以后美国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作出的最符合国家利益的判决,并不能以此案的判决结果和理由来证明美国的反垄断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刘诉尼考尔斯案,确立了英语能力有限学生享有特别教学的权利,是美国华人史和双语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例。关于报纸对刘案判决的反应,克劳福德等人持《纽约时报》"一句话带过"说。重新检视证据发现,《纽约时报》对刘案做了三处报道,其中一段发表在头版。《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均在第一时间做了深度报道。克劳福德等人的论断不符合历史事实,刘案判决一开始就引起了美国主流报纸的广泛关注,它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20,(1):61-66
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的审理,为人们提供司法途径以了解这一产业的运行模式,同时也展现了法律对"暗刷流量"行为的否定评价。这一现象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影响恶劣,如不加以遏制,将会助长社会的不正之风,个案的审结仅是价值上的引导,更重要的是针对这一现象法律规则的树立和完善。由此便需要从"暗刷流量"现象的产生与演变、规范刍议和实践指引三个方面展开,明确"暗刷流量"的产生背景与演变路径,通过"暗刷流量"案的审理明确已有的行为规制规范及改进方向,进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指明典型案件对立法、行政、司法与守法的实践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6,(1):34-40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障了当事人不受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这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正当程序的保障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的贾迪思案——警犬对住宅前院的嗅寻是否属于搜查,又引发了大家的激烈探讨。该案经过了初审及上诉审,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审以5比4的投票结果判决认为该行为属于不合理搜查,从而侵害了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所获取的证据应该被排除。该项判决的意义不仅于此,还对美国长期以来以"对隐私权期待"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产生了影响,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宪法保护区域的物理性侵害"为手段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