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篆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以书法字体结合镌刻制作印章的一种艺术,于方寸之中、红白之间创造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篆刻练习对人的个性、气质、情绪的影响很大。普及篆刻教学对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品位和内在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玩":随心——快乐"玩"是本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抓住爱玩、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开拓篆刻教学的  相似文献   

2.
正前人一直在强调刀法表现笔法之论,但篆刻毕竟不同于书法,篆刻除了具有一定书法属性外,还具有美术等其它多种属性,从而共同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品格。篆刻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以秦汉古印为基础的,古印中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斑驳朦胧之美,已是表现篆刻特殊金石意味的重要内容。后世的篆刻创作中,在印面上创造这种斑驳朦胧的效果,以表现古印中的金石之气,实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而制造这种效果,单靠固有的  相似文献   

3.
赵淑桂 《甘肃教育》2011,(15):77-77
篆刻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古老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必修内容。但由于材料、工具、专业性强等因素,使得篆刻教学常常流于形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则探  相似文献   

4.
艺术课程内容要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南京市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立足知识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丰富的篆刻知识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篆刻艺术之美,不断提升篆刻艺术专业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形式丰富、主题创新的篆刻艺术活动树立和展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书法篆刻教学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之一。书法篆刻涉及面广.首先需要的是文化观照,其此是审美观念,再次是创造突破。这样才能培养较为全面的复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6.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  相似文献   

7.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其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根据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而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清两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流派纷呈。在当代,篆刻刀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刀法的视觉冲击力不断被强化。  相似文献   

8.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含蓄多意、余味无穷,是一门以美寓意、以美养心的高雅艺术。在"志美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校自2001年起创建学生篆刻社团,并将篆刻发展为全校普及的校本课程,至今已坚守了近20年。本文将从物态环境、内在体系、支持平台三方面例谈"志美"篆刻文化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书法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蕴味。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书法教学往往融合于语文教学,被等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写字训练,忽视了对书法教学中的艺术形式美与人文美学的领悟与融通,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反复训练,完全脱离了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全面素养提升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中学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又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美育因素。中学书法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壮 《考试周刊》2007,(43):146
素质教育从广义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开发学生潜能,以完善和提高新一代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书法教学对各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书法的教学,也是作为一门艺术教学,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影视等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人们对美的需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篆刻”的艺术风格李俊一、”方寸篆刻”的民族性及制约性“篆刻”,亦称“印章”,它与中国画、书法一样,具有同等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形式.印章最早是封建统治阶级官禄之士交流信息、证实身份的信物。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宇》中对篆刻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3.
段雪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篆刻艺术家,其篆刻艺术在业内享有盛誉,其书法工篆书,婀娜中尽显苍劲之趣,在篆刻创作上宗法秦汉,涉猎诸家,不拘一格,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面貌。其篆刻作品布局严谨、气息高古、用刀挺拔,作品风格多样,各具新意,可谓引领了云南篆刻界的印学风尚。  相似文献   

14.
邰莉敏 《教师》2013,(18):102-102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独特地位。它的存在价值如同其他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一样,永远对全人类具有魅力,它已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好幼儿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初步接触多元文化,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汉字之美的艺术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如何让中学生热爱这门艺术,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文字艺术,文字组合能显示诗的美感。诗书一体两面,二者融合呈现出独特的美感,诗书合璧之美具体表现为人文美、人性美以及融合之美。古代书法具有特殊的美育价值,能够促进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但在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利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低、兴趣不足,教师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内容老旧等问题。尝试将古代书法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古代书法的美育价值,发挥其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篆刻自商周时期即诞生并广泛应用,与书法、绘画一样,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虽然短暂,但奠定了篆刻艺术的基础和发展方向,汉印在秦印的风格基础上又有长足的发展,篆刻艺术与技法不断成熟,形成了不同于秦印的汉印风格。促使秦汉印风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艺术掌握原则,是指根据教学艺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的,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艺术的掌握,在教学艺术形成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要求。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帮助人们很好地掌握教学艺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立美和审美统一原则 所谓“立美”,就是建立美的形式的实践过程,所谓“审美”,就是认识美之所在或对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或创造是立美,在教学艺术中认识美、感受美  相似文献   

19.
赵宇 《考试周刊》2014,(59):170-170
书法篆刻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审美习惯,最早起源于商朝,先后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逐渐成了一门集实用和欣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篆刻艺术在高中的开展,利用图片展示、动手实践、总结分析等教学方法对篆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育的研究及实践进行探索,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化,构成了多元文化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包含了国画、书法、篆刻、剪纸以及地方艺术等多样文化,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传递价值。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体验性强、覆盖面广的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认识“传统美”、感受“传统美”、习得“传统美”的过程中,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文章聚焦校本研究的金陵砖文化,通过介绍金陵砖文化的内涵,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探讨传统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