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建设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的发展,埘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校长应当具备学校领导人的基本素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学校管理,掌握教育发展动态。因此,作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如下“三性”和“二意”应当是自身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学校作为教育阵地,其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新人才。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导向,着力探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当前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股份制的运行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过程中,以“股份制”、“公司化”为特征的新型学校应运而生。它的投资主体是由若干个出资者共集资金、共担风险而组成的多元结构的联合体。理论界与实践界把此称为“教育股份制”改革,并展开了各种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是学校管理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校长必须面对、认真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与教育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已是学校管理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如何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如何通过校本管理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就成为校长必须面对、认真研究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就是教育思想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底线+榜样",是新教育实验(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一项民间教育改革行动)在管理方面的一项铁律。而事实上,新教育实验在各地的开展也确实呈现着这样一种规律:底线人数众多,榜样往往了了。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机制之一。湖北省中小学广泛开展的“课外访万家”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家校携手育人教育改革发展中.家长力量成为备受重视、需要充分调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推进教育民主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推进教育民主的工作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是:一、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我校把充分尊重、信任教师,″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重点强化了以下几项工作:(一)尊重信任教师,让教师感受到″主人″的优越性。我们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应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是教师的公仆;只有学校领导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把教师看成是朋友,才会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自觉维护学校利益。我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以″情″为…  相似文献   

11.
12.
新生代学员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军校管理的焦点和难点.碱管理学出发点提出了实施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探索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联手的力量     
周慰 《上海教育》2003,(11A):17-17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农村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农村、农民究竟需要什么校的教育?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过程中,幸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幸福地学"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师幸福地教"的过程。学校应多渠道、多方位地引领教师追寻教育的幸福,让教师感到幸福不断充盈在教育生活中,从而使教师的生命释放辉煌。  相似文献   

16.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现有教科研人员13名,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市、区学术、学科带头人8名,中学高级教师12人。教研室成立三年来,以“潜心研究、悉心指导、全心服务”为宗旨,着力从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三大领域,突出课堂教学和师资队伍两大重点,围绕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一个目标开展工作,提高了园区学校的教学水平,提升了园区学校的办学品位,得到广泛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18.
19.
教育改革的关键,应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课程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增设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水平上.学校的根本任务,应定位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共存和学会生存,这就必须建起一整套新型的课程体系,以使学生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可能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