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 《家教世界》2013,(9X):254-255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99-P100)我国民航院校的飞行技术专业是培养民航初始航线飞行员的主渠道。根据飞行技术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创建民航强国和保障持续安全的发展要求,提出改革民航飞行技术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对策,从而培养建设民航强国高素质的民航飞行人才。  相似文献   

2.
《滨州学院学报》2022,(1):42-47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向。现阶段,我国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专业院校培养能力不足、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探索建设基于产业学院的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集群基本思路是以优化体制机制确保飞行技术专业培养质量,以提高综合素质对接管制签派专业培养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机务维修专业育人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空中乘务专业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民航行业跨越发展的需求论述了研究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意义。结合"新工科"建设理念,提出了构建新时代民航特色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五个维度",即思政文化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专业实验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维度(子系统),并阐述了各子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既相对独立、连贯,又相互交叉、协同,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结合前期实践情况,简单介绍了该人才培养体系的达成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新经济和新产业为背景的新工科的提出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设为例,总结其在专业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5.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民航维修管理现状为背景,以中国民航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民航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问题,研究和确立民航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专业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长江大学专业建设为例,探讨针对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专业建设领导与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大力开展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加大新办专业建设力度,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完善专业评估体系,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空中交通管理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航空运输业对民航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正确的育人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先导。本研究从教师、课程思政理念、教材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民航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并阐述了课程思政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三教”改革角度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和理念,为提升民航通信技术专业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9.
葛涛  陆萧雅  马莉 《大学教育》2023,(19):53-56
新文科建设的核心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途径,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内容广泛,是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新文科建设的提出,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外贸人才。文章以N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建设为例,深入剖析其教学改革整体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与主要成效,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模式创新,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升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工科高等教育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也为地方高校工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作为促进区域战略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应围绕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要职责和重要使命,以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