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陈维昭 《文化遗产》2014,(4):125-131
戏曲凡例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特征。在戏曲文本中,凡例往往用以交代剧作的思想要义,帮助读者理解戏曲作品的意蕴;在戏曲理论中,凡例用以概述理论总纲;在戏曲曲谱的专书中,凡例所涉及的主要是创作的"技术"层面,比如用韵、用字、用板等。凡例是一种律例意识的产物,在曲谱类中,凡例表达了一种"立法"的意向与尝试;在创作类中,凡例是一则"守法"的宣言。在这样一些"技术"层面的宣言中,可以看到作者或编订者的戏曲观念,也反映了时代的艺术旨趣与流行时尚;而在一些清唱类或涉及表演的文本中,凡例又被用以作为表演指导的纲领性文字。戏曲凡例是一种理性反思的产物,表达了作者乃至其时代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3.
由于"凡例"一词源出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今人每言图书之有凡例,多以《春秋》为最早,但图书之有凡例并非自《春秋》而始。从《春秋》与其他编年体史书的编纂、《尚书》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诗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图书凡例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凡例》是《四库全书总目》卷首说明全书体例的文字。目前对"凡例"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从文献学的视角对其注释。"凡例"虽简短,但提出的一些标准和原则对图书馆工作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这里从图书馆学视角对"凡例"做初步探讨,以发挥其在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博物馆的作用除了展示历史、传承文明,还能够为国民教育做出贡献,中国出版博物馆的建设顺应了我国的文化建设需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东方印迹——中韩日雕版印刷国际学术研讨会”设立博物馆分论坛,探讨出版博物馆建设与国民教育。本文从博物馆的藏品和研究、建设、运营以及其他博物馆的建设经验入手,梳理了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出版博物馆如何汲取众长、传播文化、教育民众提供思路,推动博物馆后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文杰 《出版科学》2013,21(4):100-105
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清刻本书名页上钤有的"木记"材料及清代前期、中期和晚期的清刻本书价进行分析,并对书价与物价、俸禄、工价、米价等进行比较,归结出清刻本图书价格在清代的总体走势。  相似文献   

8.
陈静 《出版科学》2008,16(2):85-89
宋代出版业的繁荣创造了好读书重学识的社会风尚,带来了整个社会欣赏力水平的提升,为宋人诗歌语言经验的积累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宋人通过出版杜甫、黄庭坚等的诗集定本与注本,成功树立了律诗的摹仿标准,同时以诗派为名结集刊刻流通,突出了宋代律诗的语言特征,最终借助出版之力引导和提倡了新的诗作标准和审美风格,并使之能在社会上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发明后陆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雕版印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印刷史中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尤其当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后,中国与西方对雕版印刷技术所持的态度更是不同熏表现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看,民间木版画是相对于宫廷的、文人的和宗教的木版画而言的。从现实看,民间木版画则主要是区别于专业木刻家的创作。我们将民间的木版画作全面审视,既要给年画。一个应有的重要的位置,又要顾及全面,理出系统。不论从概念、逻辑还是从隶属关系上看,只能是民间木版画包括民间木版年画,而不可能是相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先秦以来“善书”观的演进及版本学意义上的“本”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善本观是这两者发展和融合的产物,直至宋代才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年来中文书价的对比分析,得出1997年的书价涨幅将超过37%.图书馆界只有尽快将应付涨价的注意力转移到塑造未来馆藏的素质上,充分发掘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效用,学会规避预订误区,方能从容应付新一轮书价暴涨.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1996~2005)来,社会上普遍反映图书价格上涨了.对于书价的上涨,读者的认知与具体数据的反映是否一致?本文对此作了具体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湘鸿 《新闻界》2008,(2):67-68
本文简要论述了副刊的发展变化,以及地域性文化副刊兴起的条件和副刊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4):49-60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兴与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64开本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连环画的发展现状,说明“小人书”淡出图书市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编辑修养的构成作为编辑修养研究的一个出发点,聚焦于图书编辑,提出“图书编辑修养的构成”主题.将“图书编辑修养的构成”分解为“使命感的修养”“专业分工与出版技能的修养”“人文社科杂家的修养”“识别力的修养”“书感的修养”“编辑激情的修养”6个要素;并模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它们组织成六层,在详细论述了这六层的基础上,扼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改变了广告业发展的媒介生态,推动了广告市场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使广告受众成为广告市场的主体.广告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彰显了广告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推动了广告素养教育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小议馆藏章     
中国历来有在图书上盖藏书章的传统,在图书情报界,多数人习惯将藏书章称为"馆藏章"。目前国内专门探讨馆藏章的文章极少。据此,结合学校图书馆实际,对馆藏章的来历、作用、功能、各种用法、配套用品、自制维护工具等予以分析,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藏书章。图书上的每一枚馆藏章都应该力求达到实用与美观,使加工后的图书成为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