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艺学堂图书馆的成立并非1897年初,其开办和“图书馆”名称的使用均晚于1897年9月20日。张元济在馆名的选择上,经历了从“藏书楼”“藏书馆”到“图书馆”的变化,其最终选定“图书馆”的名称受《时务报》译文影响的可能性很大,但也无法排除取自傅云龙游记和中国古诗中“图书馆”一词的可能,或者兼而有之。表1。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档案"一词出自杨宾的<柳边纪略>,"档案"与"档子"的关系,"档案"来源于元代、宋代、甚至北魏说等方面,就我国"档案"词源26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王金玉先生此前提出"文档"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初,其依据为辽宁省档案馆现存的《明实录稿本》中出现了"文档"一词。但据笔者及其他学者考证,这份《明实录稿本》并不是明代作品,而很可能是清代的满语回译本。而"文档"一词应出现于满语译词"档子""档案"等产生之后,在清代中期才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5.
1925年,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翁文灏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提出“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至今81年了。80多年来,几代地质图书馆人以此为馆训,为图书馆建设默默无私地贡献,馆藏地学文献聚流成海。而地质图书馆的建馆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起点,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已出版的地质学史和馆史著述中,或失之粗略,或史证不足。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再谈“档案”词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9年《中国档案》第2期上,金玉先生与其学生王永共同发表了《“档案”词源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笔者认为,其中所使用的史料和据其得出的观点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评述《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百年清华图书馆》等已编馆史著述,指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馆史的先后问世,奠立了"盛世办盛典,馆庆修馆史"的新时代馆庆活动范式,而一部理想的馆史,不但具有编书存史、资业育人、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表率群馆、楷模业内、进行馆史传统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信息”一词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行业是信息行业,但是学术界对于“信息”一词的起源一直纷争不断。目前流行的廉洁有两种:一说为起源于唐代,另一说为起源于晋代。实际上,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从词源上来看,在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信息”一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但对于图书馆史的研究却相当薄弱,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史馆志的著述则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其显著特点为:以编年体制呈现了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60年的峥嵘岁月;以口述实录充实编年框架;以描绘平凡中真实的个体彰显图书馆人主体精神;以灰色文献汇编还原多彩工作画卷。这种以编年为基础、以书人书事为经纬的图书馆馆史著述,不仅会推动高校图书馆史的研究,而且也将推动图书馆文化研究在全国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字的历史发展极为复杂久远,从法的产生到字形、字义的演变与当时历史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以词源分析为视角的考究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中西法观念和法传统的历史脉络,为法哲学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中国词源背景下,现代汉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底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该书是一部厚重之作,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该书的不足之处,则是史论结合欠缺、口述史料缺乏、比较分析不够,愿该书在以后的修订中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图书馆百年》一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完备。该书以一本地方图书馆史的形式成书,必然将充实目前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空白,促进整个图书馆史的研究,加强以省市等为重点的地方区域史的研究,同时为各省市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参照。至于该书的不足之处,一是史论结合不够,二是忽视口述史料。总体而言,该书成绩凸显,必将对图书馆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都大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地方图书馆史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3.
李景文博士主编、郭鸿昌馆长等人撰写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于2008年底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乃一部厚重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三个方面.该书的出版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等.至于该书的不足可谓瑕不掩瑜,笔者期待殷殷,愿其在以后再版和更深入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开拓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丁海斌  丁思聪 《档案管理》2021,(1):23-25,29
在"文件"一词的源流考证问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有较《兰仑偶说》更早的对于"文件"一词的记录,出现在《枢垣纪略》一书中。此外,一些学者提出了根据音训的方式分析判断该词的源流,但这种推导缺乏事实支持。目前所见,"文件"一词不应为"文卷"转化而来,而应是在近代为表达特定的语境被选用的专用词汇,产生后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15.
“兰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知道古代有个“兰台”,是从李商隐诗中接触到的,记得在大学里听先生讲解李商隐那首哀……  相似文献   

16.
王玮 《图书馆论坛》2020,(11):115-124
图书馆学界长期普遍认为文华图书科首班学生仅有裘开明、黄伟楞、陈宗登、桂质柏、许达聪、查修6名。2013年后开始出现文华图书科首班招收8名学生的说法。由于缺乏充分证据,这一说法尚不能得到公认。文章通过对"六人说""八人说"的分别考察,认为文华图书科"首届六人说"是可靠的,而"首班六人说"虽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为过,却因容易引发文华图书科始终是6名学生的误解,而使得文华图书科首班招收8名学生的事实被隐藏。文章通过对文华大学校刊《文华温故集》中多篇文献分析,结合相关史料,论证了"八人说"的可靠性,查证出"流失"的2名学生分别为田洪都和胡正支。文章对这2名学生未能如期毕业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是文华图书科为满足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作的特殊安排,这也是文华图书科比原计划提前开办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界对田洪都已有一定认识,文章最后仅在附录部分对胡正支的图书馆生涯和著作予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文章以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研究高校图书馆馆史的意义,指出了目前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房艳焱 《出版参考》2005,(5S):28-29
北京市海淀区聚集着众多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可以说是北京市的文化中心,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学校和学生,才使得考试用书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