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艳  李宇红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01-105
深度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唯一路径,产业学院是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经过高职院校多年的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业学院已体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过程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类型多样化、治理现代化等诸多特征,出现了"1+1"模式、"1+N"模式、"1+1+N"模式和"N+N"模式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不论何种类型,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在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有效治理、积极配合下,企业的介入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社会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及其良性互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命题。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的组织载体和实施机构,有着建设目标明晰、组织结构创新、建设内容跨界等特征,其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面临着内涵建设深化存在“硬伤”、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协调机制有待健全等困境。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举措来应对:拓展合作对象,实现面向产业的办学形式;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和优化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产业标准入课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全面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下,拥有多元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特征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国内产业学院的办学现状,从“协同育人、共同治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科教融合”六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路径,以期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产业学院成为加快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开始在职业院校流行。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在论述产业学院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了电商专业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师资质量必然是关键所在。本研究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与广州太阳城大酒店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为例,从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分析了产业学院校企双方人员的互兼互聘、互动共赢,实现了产教研学深度融合。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轮岗锻炼,培育好企业师傅,构建多元化聘用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等有效策略,建设专业化、结构化、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期为民办高职院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师资质量提升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张雪翠  王屹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3-20
从创设价值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兼具多维学科视角的新型校企合作形势下的社会共享型组织.产业学院以共生共建共享为逻辑出发点组建创设,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的共性需要,归宿于实现区域的整体性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创设过程中应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多元利益;做好精准定位,避免产业学院的生态与区位重叠;坚持质量兜底,提升产业学院的持续赋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与传统产业学院相比,现代产业学院具备了组织的联合型、产业的高端性和专业的融合性的现代性内涵。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要素融合的共同育人、知识积累的联合创新和价值创造的利益共享三大基本功能,以行业协会参与为基础、产学研为核心建构了现代产业学院运行逻辑框架。然而,当前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理念认知肤浅致使定位不明确、法规不健全导致运行不畅、治理不善导致内部运行机制混乱、目标利益冲突明显导致协同能力不足、各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导致可持续性差等。因此,高质量发挥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效能,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放权增效,增强办学独立性;科学治理,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10.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然而,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在定位上突出适应性、在内容上凸显教育性、在机制中强调融合性、在治理中突破限制性,从而破解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化不仅关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更关乎教育事业的科学开展。教师教学转化能力的养成与提升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这种能力并非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师教育方能养成。由于师资的结构性短缺和模仿国外,我国教师政策逐步走向开放化,但相关制度尚不健全,忽略了"准教师"教学转化能力的考察。摆脱这种困境的可能路径有两个:其一,摒弃教师开放化政策,保证未来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其二,继续教师开放化政策,但完善相关制度,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自由度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普及,高职院校掀起了兴建众创空间的热潮。但由于定位不清、价值不明、支持不力、保障不够等诸多原因,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和运维面临众创空间建设定位不明、创业课程多样性欠缺、众创空间功能单一、创客教育专业教师缺乏、学习者主动参与性不够等重重困难。亟需通过理解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核心功能、构建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动力支持机制、完善"共生关系"共同体建设、拓展虚实一体众创空间建设、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开发建设众创课程、支持创客活动组织等措施,提高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路径。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深度释放技术技能人才红利,是职业教育和产业界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成型未成熟"的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正陷入"制度低效"困境,具体表现在企业的集体性"主体失位"与行业的边缘游离;组织文化碰撞,难以调和的价值冲突格局;被迫"出局"的应然主体,筹资偏好转向的高职院校;制度执行的约束与监督机制缺失,"囚徒困境"中的产教各方。而困境缘起主要集中在认知受阻、动力缺乏、执行不力以及理性有限等方面。由此,可以从唤醒激活、和而不同、自觉担当以及监督保障等层面进行有效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将制约课程建设的绩效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建设管理的顶层筹划不足,经费使用分散、过程管理不够精细。为此,需要统筹建立学校各部门协调互动的课程建设体制机制,整体推进课程建设;专门建立指导基层教学单位课程建设的职能机构,注重督导课程建设过程;积极发挥行政部门服务课程建设的重要职能,不断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将制约课程建设的绩效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课程建设管理的顶层筹划不足,经费使用分散、过程管理不够精细。为此,需要统筹建立学校各部门协调互动的课程建设体制机制,整体推进课程建设;专门建立指导基层教学单位课程建设的职能机构,注重督导课程建设过程;积极发挥行政部门服务课程建设的重要职能,不断营造课程建设的良好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6.
王坤 《教育科学》2021,37(5):56-63
增进教师专业性亟须考察并完善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建构教师专业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教师教育学科知识,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教师教育实践知识.本研究主要以迈克尔·扬(Michael F.D.Young)的职业知识的"知识本位取向""标准本位取向""联结取向"理论以及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兴趣""解放的兴趣"认识兴趣理论,考察、反思当前我国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知识生产逻辑,析出机械主义、表现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知识生产困境.本研究以"我感故我在"为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的另一种理念状态,提出涵育教师知识的三个"活水源头"——热爱、同情与关心,专注涵情育师,以深度的知识学习修炼教师品格,磨砺并完善人际情感交往,以此种情感人文主义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融入、纾解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王坤 《教育科学》2021,37(5):56-63
增进教师专业性亟须考察并完善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建构教师专业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教师教育学科知识,更需要自下而上的教师教育实践知识.本研究主要以迈克尔·扬(Michael F.D.Young)的职业知识的"知识本位取向""标准本位取向""联结取向"理论以及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技术的兴趣""实践的兴趣""解放的兴趣"认识兴趣理论,考察、反思当前我国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的知识生产逻辑,析出机械主义、表现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知识生产困境.本研究以"我感故我在"为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的另一种理念状态,提出涵育教师知识的三个"活水源头"——热爱、同情与关心,专注涵情育师,以深度的知识学习修炼教师品格,磨砺并完善人际情感交往,以此种情感人文主义教师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融入、纾解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教师领导者在教师领导实践中面临领导意识困惑、领导能力困难、领导权力困顿、组织环境困处以及人际关系困扰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领导力的发挥,影响了教师领导的效果。本文指出,应通过开展教师领导教育、建设合作学校文化、建立扁平组织结构、改变校长领导方式、加强教师自我领导,使教师领导者走出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9.
面对压在身上的“四座大山”: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和职业发展空间狭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呈现了流动性较大、主观心态上的职业倦怠等状况。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间竞争日益激烈,辅导员队伍的管理陷入尴尬的困境。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仿效本科院校实施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但都陷入形为两级、实为一级、时效低下的困境,造成困境的深层原因一是长期困扰我国高校管理的高度行政化倾向,二是广大高校教师对学术自由追求的理念缺失。解决的对策是,国家做好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扎实推进以学术权力为主导、以系部为管理主体的两级教学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