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各类成人高教评估体系普遍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体系理想化、评价标准"普教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成人高教及其评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建立一套以实现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为目标,在确保评估指标和评估体系科学化、评估主体和评估类型多样化的前提下,突出成人高教特色的教育评估制度,是保证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是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创新扶贫管理方式的重大措施,是完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是独立于扶贫相关利益主体之外的特定机构或社会组织,通过查摆突出问题、发掘工作亮点、总结共性经验,客观公正评价政府的扶贫开发绩效,有利于压实扶贫开发主体责任,矫正扶贫开发行为偏差,提高扶贫决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当前,充分发挥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的正向作用,既需要创造条件,营造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的良好氛围,也需要合理选择"第三方评估"主体和评估方式,科学安排评估时间,更需要重视"第三方评估"报告,将其结果运用于精准扶贫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评估主体单一化,忽视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注重对学生成绩和能力的评价、倡导考核、评价标准、评估主体的多样化,并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韩敏  裘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37-138,134
分析了高职的评价评估体系对高职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改革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办学指导思想,区分高职类型、行业专业特色,内外部评估兼顾,职业资格标准,毕业生质量评价和评估主体选择等不同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有了长足发展,但受管理体制、社会发展水平、立法滞后等因素影响,尚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价标准不尽合理、评价方式不够规范等问题.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推进评价主体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着导向异化、标准统一化、评价制度设计错位、评价体系借鉴不够等问题。高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要从评价主体、评价组织体系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视指标内容设置和指标赋值问题,处理好评价标准化与学校特色化发展、评价行政主导化与学校自主化发展、评价形式化与学校实质性发展的关系。高校办学体系评价建设应从改进评价体制架构、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提高评估者的参与性、强化评估监督、加强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专业评估:历史、问题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高校专业评估工作自开展以来,已经历了零星实践、试点和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开三个阶段。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它在评估的体系、标准和主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评估的作用,应积极构建科学的专业评估体系,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专业评估要分类进行指导,专业评价主体要从单一走向多元,“按类招生”的专业评估要突出学校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和美国教育部(USDE)的认证标准以及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阐释我国高等教育认证体制应该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如:评估主体单一,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化评价方式;评估标准过分统一,评价指标过于量化;被评主体缺乏自我评价意识,参评思想偏离正轨等。对此,文章提出了改善建议:以内部认证逻辑为主体,实行内部认证与外部认证相结合;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市场调节机制,改变教学水平评估的"大统一"现象;增强被评方的"主体意识",做好"自评"与"整改"。  相似文献   

9.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评估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评估主体、体系单一,评估队伍不专,模式繁琐,价值导向弱化,迎评心态扭曲,缺乏长效机制等突出问题。为了提高评估水平,高职高专在保留现行评估模式的基础上,插入"反对者模式"的重构机制,着力加强评估队伍的专业建设,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长效机制,以有效解决评估操作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美国A B ET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标准,介绍了美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系统设计的思路与范例:A B ET第三方质量评估体系使学校步入自主持续改善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设计具有多元评价主体、更加开放、社会参与的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思路;A B ET EC 2000目标导向的质量评价标准简单有效,清晰明了,使评估过程更透明和具有可操作性,提供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范例。克莱姆森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实施A B ET标准时的举措提供了具体做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反精神贫困,是欠发达地区税贫工作的重点内容,政府行为是否规范,是反精神贫困行动的重中之重,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才能带领人民群众走出贫困,因此,除了普通群众反精神贫困外,政府也要反精神贫困,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人力资源不足、价值观念落后等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而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劳动要素的流通和转移,赋予贫困地区农民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和权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80--2010年,中央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促进四川藏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四川藏区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与其他内地相比,发展差距依然很大,藏区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也比较明显。四川藏区农村贫困问题突出,新老致贫因素交织,形势依然严峻。拟在对四川藏区的贫困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四川藏区贫困的原因,针对提高贫困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阐述贫困山区的内涵,并描述其意义.通过分析铜仁市土地流转现状来挖掘山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中探求影响山区农民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结合当前成功的流转经验和山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贫困山区土地流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进入转型期后,政府的种种扶贫开发对策效果不佳,农村贫困治理工作陷入困境,表现为:"输血式"扶贫造成消极依赖,"造血"工程事与愿违,脱贫人口返贫率高,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政府干预效果下降。贫困治理的理念未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均衡、贫困主体素质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保障主体单一是贫困治理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要走出贫困治理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实现贫困治理理念、贫困主体、投资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共同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揭示出,山区贫困陷阱是由封闭的经济系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落后的社会系统,以惯性循环、恶性循环和因果循环连接,构造而成的复合循环系统。贫困陷阱的突破口是从经济系统着手,发展市场经济,从而构建山区和谐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文贫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文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限制了农民综合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失去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文精神对贫困农民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中国农村反贫困应从经济转向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攻坚阶段。为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战略目标,研究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具有较为重大的现实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理论来源。本文探讨了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即习近平新时代扶精准扶贫思想,并着重探索利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特点与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教育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为学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春燕 《高教论坛》2004,(6):191-192,F003
分析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的价值取向,提出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经济政策应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应体现教育机会均等理念,应强调弱势补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