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梦麟在探索中国教育改良的过程中,视教育为培养"活泼泼的"人的过程。他要求抛开传统教育目的中的"主人翁"思想,塑造"活泼泼的个人";强调教育过程"多育并举",造就"健全的个人";要求以人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以期实现"强民""强国"之理想。这些教育观念对当今教育实践具有可贵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应该首先做到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试着蹲下身子,用学生的眼睛去审视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聆听心声,用学生的心智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赋予教育"活泼泼"的属性。  相似文献   

3.
生动、活泼是儿童的天性,活泼泼地学数学才是儿童应有的真实样态。助学课堂让学生像"小记者"那样去刨根问底,像"小老师"那样把自己知道的教给别人,像"小侦探"那样去探究新知,像"小辩手"那样学会和他人辩论。  相似文献   

4.
理学的生命哲学观及其对中国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继承原始儒学的思想,兼融佛道哲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观。一、观生意。宋明理学家深入自然,流连万物,研味物理之趣,从而形成了一种到万物中去“观生意”的习惯,反映了理学具有强烈的重视生生不已生命精神的倾向。二、求诸活泼泼地。理学十分推重“鸢飞鱼跃”的生命精神,强调人要以玲珑活络之心去感受万物深层流动无碍的活力。三、寻生理。理学家虽然大谈“活泼泼地”造化生意,追求活泼泼的生命形态的呈现,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天机流荡的自然背后的“生理”。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理学的生命哲学观念和中国绘画的关系,指出理学对宋元以来中国画普遍形成重视活泼泼生命精神的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值得冷静深思。通过精选意蕴深广的文本,搭建体系多元拓展,唤醒体验引导自在自读,使课堂更宽。通过巧妙点法,促进思维深刻性系统性;适时激辩,鼓励思维批判性独创性,使课堂更深。通过开放式多样化的复杂情景设计,在有序的任务导向中,让课堂更活。构建活泼泼的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言演练场,思想跑马地,人格塑造间,灵魂辉映处,方能让语文核心素养蓬勃生长。  相似文献   

6.
包朝龙 《中国教师》2008,(23):35-38
<正>叶澜教授说过:"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虽然化学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努力进行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今天的化学教育仍难以令人满意,能让学生从心底里涌起求知  相似文献   

7.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8.
雷海贞 《甘肃教育》2014,(19):89-89
正近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严重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如何让青少年学会善待"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生命教育要教给大学生什么。为此,笔者期望通过对3所高校的大一新生进行有关生命、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调查,了解学生生命教育的情况,了解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为学生大学四年的顺利成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校大学生自杀人数在逐年上升,自杀这种让人撕心裂肺的事情,给家庭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实施生命教育,拯救那些试图结束自己生命,走在生死边缘的大学生,是摆在当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教育界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具体学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生命教育的目标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大学生对生命、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在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生命美、体验和热爱生命美、创造和升华生命美,应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初中美术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认识生命,敬畏生命———让自然生命得到呵护;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社会生命得到塑造;经营生命,升华生命———让精神生命得到激扬。美术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感受生命美;让学生在造型表现中体验生命美;让学生在设计应用中创造生命美。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走过青少年时期,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帮助他成为活泼泼的生命,让他有担当地成为社会公民,对这个社会抱有创造的热情与能力,这才是教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生命的重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课题,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的肯定,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又是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中学地理教学是开展生命教学的核心学科,它切实地将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同时自身具有的丰富的生命教学素材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生命的认知,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学习观念,真正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热爱他人的生命。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这一观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知道、了解、认同并践行。从教育的艰难性、急风暴雨式“教育革命”的破坏性等方面来说,要让教育慢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从每一个儿童个体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一点一点地改变教育的现状,一点一点地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杨金林 《江苏教育》2014,(10):21-22
我理想的学校,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这所学校,是每一个儿童活泼泼成长的生态园。她道法自然,顺应天性,坚定地站在儿童立场,着力营建能激发儿童生命活力的生态系统。她从不让儿童被动学习,也不满足于儿童的主动学习,她的最高目标是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学习,都能体验教育的幸福。在这里,没有一个孩子会受到歧视和冷遇,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都能得到人文关怀的阳光照耀。  相似文献   

16.
张伟斌 《教书育人》2012,(26):50-51
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当遵循人的生命规律。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让学生幸福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坚持特色办学,以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突破口,成为福建省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并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东孚模式"为依托形成有特色的生命教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引领学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已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在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中应该起着责无旁贷的作用。汶川大地震使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地凸现出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义乃关注生命、维护生命、促进生命。正义与生命同在,故谓生命正义。就城乡教师均衡发展而言,"均衡"是让城乡教师生命绽放自由之美;"均衡"是机会与地位平等地向城乡教师开放;"均衡"是城乡教师差异间的博弈、共享与共生;"均衡"是城乡教师在磋商对话中凝聚共识;"均衡"是让处境不利的乡村教师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读2011年第11期《语文学习》“读者”中的《再也不能忽视生命教育》.为那三个不堪重负而相约自杀的小学女生感到深深的痛惜.深感生命教育是必须的。但转念一想,生命尚需”教育”乎?一颗种子天然地包含了所有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所有基因.只要我们给予最基本的水、阳光、肥料.遵循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或者说,给予它最基本的生命的尊重.它就会活泼泼地生长起来。一方面是依然的作业成堆,一方面却又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好好地爱惜生命,这岂不是自相矛盾?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参与教育的一切要素都应凸显生命的意义方可保证教育和谐、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权威是教育的内在属性,是教师在教育中具有教育权威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当下,教师的传统权威、法定权威、知识权威等非生命特质的教师权威,在教育实践中已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有丧失的危险.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重新审视教师权威,努力探寻教师权威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