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原语与目的语诸层面的差异以及文本的开放性使得翻译的完全对等性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如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一样,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译者的作用是画师而不是摄影师。译作与原作之关系,犹如艺术作品与自然作品之关系一样。  相似文献   

2.
传统翻译理论重视对原作的忠实,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差异、译者因素、时代要求的原因,译作难免对原作产生“偏离”、“背叛”——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在文学翻译中也屡见不鲜。创造表明了译者以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叛逆体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成这一主观愿望而造成的一种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文章从英汉语文化背景差异、接受语环境层面简要探讨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符际互补指多模态语篇中的文本模态和视觉模态相互协同、补充,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符际互补理论从多模态语篇的纯理特征、人际特征、成分特征三方面对视觉模态与文本模态的互补进行分析。符际互补理论对于解读多模态语篇中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二语课堂教学和多模态教材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指导,以跨境电商亚马逊英文网站及其中文版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文字、色彩、图像和动画模态的协同配合分析了多模态网站的语篇建构;然后通过宣传、介绍和注册页面的译例分析,探讨了英文网站的多模态翻译方法和策略,聚焦译者如何有效利用不同模态的关联使目的语受众更好地理解源语。以期提高受众对于跨境电商网站这一多模态语篇意义的识读能力,并为跨境电商英文网页设计与翻译提供新视角和多维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意图性是语篇语言学家RdeBeaugrande与WDressler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之一.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当读者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交流的中介,能否将原作的意图再现于译作中,对译文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语篇的意图性特征出发,对<祝福>及其英译本的语篇意图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说明译者如何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以及贴切的选词和恰当的文化信息转换,在忠于原作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再现原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衡量一部译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文章以《瓦尔登湖》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了译者对原作中衔接、连贯手段的把握与处理,认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有语篇意识,重视译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遵照原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逻辑推进层次构建译文。  相似文献   

7.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衡量一部译作质量的重要依据。文章以《瓦尔登湖》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了译者对原作中衔接、连贯手段的把握与处理,认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有语篇意识,重视译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遵照原作者的意图和语篇的逻辑推进层次构建译文。  相似文献   

8.
译者是翻译中的最具主观能动性和最活跃的因素,译者的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标题翻译为载体,从翻译的过程,译者的译入语文化意识,译作与原作的互文性三方面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任何句子都是语篇的一部分。语篇对词、句具有制约和解释功能。在翻译中要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形式,必须从语篇层面着手。语篇分析对文学翻译具有较大作用,它有助于准确表达词语意义,有效促进译作通顺,贴切体现原作风格和灵活再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电影海报是集图像、文字、字体、色彩于一体的多模态语篇。将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芳华》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该海报语篇意义的构建,揭示多模态语篇中多种符号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图像与文字相互作用构成多模态语篇意义的方法。分析和解读电影海报多模态意义能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的内涵,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语篇的认知能力,为人们提供欣赏电影海报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词汇的多模态叙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模态叙事教学融合了多模态理论和叙事教学法,以多模态的手段、叙事化的形式设计和组织教学。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多模态叙事教学使词汇教学突破了词和句本位,上升到语篇的层次,更加注重词汇运用的语境性、交际性、文化性和得体性。本文在分析多模态理论与叙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多模态叙事教学,阐述其含义与意义,并探讨了多模态叙事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的观点为出发点,探讨了语用连贯在散文译作重构中的意义。并以《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的两种英译文为实例,对比分析了原作语用隐含意义如何在译作中重现,进一步揭示了语用连贯对于译者正确传达原作语用信息并进行翻译再创造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译者在原语和目标语之间寻求内容与风格上的对等,因为两种语言在措词、句法结构等方面不可能一致,所以翻译中必然会导致译文与原文的偏离.本文从词与短语,小句与句子,语篇三个层面对翻译中的偏离现象进行探索.文章还对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和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翻译中为了传达原文的思想风格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偏离现象的产生.优秀的译者应该高度注意原语和目标语的差异,提供和原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对等的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转向”大潮中兴起了女性主义翻译,其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进行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活动是一项动态发展的社会历史活动,是跨越时空进行的活动.每一部译作都是特定文化历史背景的产物,它是原作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再生;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的译作本身可构成一部微观的历史,它是对原作以及译者所处历史时期两种文化相处状况的综合阐释.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的译作,发现源语文化和接受语文化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融合或碰撞状态,从而探究好的译作是怎样在原作的历史和译者所处的现实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认为,语篇意义不仅能够由语言手段体现,也能够由图像、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手段体现。语篇整体意义体现模式的多样化,为翻译领域提供了新的课题与探讨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翻译探讨的现状及其对现有翻译理论的冲击,指出该探讨的必要性、可能性,并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探索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武晓黎 《考试周刊》2011,(25):26-27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译者的角色定位于"仆人",主张译作对原作的绝对忠实。但是,事实上,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忠实地传递原作的风格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文学翻译。当然,不同的译者会采取不同的手法来重现同一文本的风格。本文拟以译者主体性理论为指导,针对国内对日本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的翻译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影片字幕翻译确保了文化产品中信息的准确传递,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而电影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让观众的多个感官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是有利于字幕翻译研究的典型多模态语篇。本文立足于张德禄学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维度解读迪士尼真人版影片《花木兰》的字幕,旨在分析译者是如何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将语言与视觉、听觉等模态相结合,减少观影者语言理解障碍的,以期为影片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中最核心的客观存在,是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译者主体性不仅体现在译者在对原作的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也反映在译者对译本、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以及对译作、译入语读者期待的影响上,总之译者主体性体现在翻译过程的始终,不受其它因素的制约。译者主体因素对译者的翻译实践产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应当被当做翻译研究和翻译批评中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