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交叉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纷纷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结构,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培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交叉学科的特性所谓交叉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范例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溯了美国高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历程。重点探究了21世纪以来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交叉学科监督机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创新中心计划、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交叉学科前沿项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哈奇项目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高校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农业与GIS融合的创新型交叉学科人才是智慧农业、黑土地保护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针对GIS与农业交叉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探究交叉学科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创新GIS与农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既满足GIS学科发展要求,又具备农业区位理论与农业应用思想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叉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新领域,也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动能。交叉学科建设要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科学”的核心价值,要把握交叉学科建设的时代定位,形成创新知识生产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领域、新动能、新格局。交叉学科建设要构建“问题导向”的新型学科组织,建设“互补融合”的复式学科团队,形成“开放共享”的学科建设文化,创新“服务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交叉学科承载着服务国家人才战略、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解决社会重大问题等多重使命。学科制度化在推动科学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固化了学科边界,阻碍了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内部制度的强分化和外部制度的弱整合是交叉学科陷入制度困境的根源,同时,制度困境映射到认识层面,呈现出对交叉学科认识的僵化和窄化;具象到实践层面,表现为人才培养的拼凑化和科学研究的本位化。有鉴于此,建设交叉学科需通过“上下联动”和“内外结合”的动力机制、“松散耦合”和“脱耦自治”的组织模式,以及“科研创新导向”和“人才培养导向”的分类评价方式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7.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科交叉融合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激励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协同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通过开展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与实施,不但能够为交叉学科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而且有助于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和开放式一流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交叉学科的定义、学科交叉融合的使命和交叉学科的设置需求,并探讨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建设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该研究对于了解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促进交叉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由单一学科已经无法彻底解决,学科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势不可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机制在培养机制中是入口的关键一步。通过对河海大学在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方面的实践探索,总结了其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而基于交叉学科特性和交叉学科人才特征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交叉学科发展呼唤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科规训是学科后继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规训理论提供了从组织制度和知识体系两个层面分析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框架。交叉学科既要留足知识体系融合的自由空间以保持生机,又要完成分门划界的制度建设任务以维持生存,由此产生了人才培养的“去规训”与“再规训”悖论。比较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发现,二者在学科萌芽时期分别将“规训”和“去规训”作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方式,而学科成熟时期则将“规训”与“开放”视为人才培养的并存关系:传统学科是“规训的开放”,即以服务学科规训为目的实施学科交叉;而交叉学科则是“开放的规训”,即以限制学科交叉过度开放为目的实施学科规训。因此,交叉学科应当建立一种制度化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巩固规训”与“保持开放”中维持平衡,消除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的“规训悖论”。  相似文献   

12.
交叉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表现出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交叉学科是学科的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前沿,是不同思维观念、理论和技术的相互碰撞,它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结构,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措施,在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信工程专业的实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要从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新工科建设需求出发,依靠强大的交叉学科课程和实践建设平台,厘清创新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营造新工科创新氛围,采用国内外视角及举措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交叉学科研究开展时间最早、取得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其国防部主导实施的“多学科大学研究计划”在推动交叉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计划自启动实施以来,通过军事需求顶层牵引和技术发展自主驱动,逐渐探索出了“需求+技术”双牵双驱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范式。我国已经把交叉学科列为第14个学科门类,旨在探索形成新的科学发展范式,为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交叉科学人才。美国在交叉学科建设规划设计、经费支持、管理机制、融合方式、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交叉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健康事业和生命领域的深度探索,社会对医工交叉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受传统学科形塑下的系科制和单位制的影响,我国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显著性进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是由中美两所顶尖高校携手创建的交叉型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本研究基于该学院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BST)的案例,探究其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TBSI-BST创设多方协同治理的独立组织建制、构筑多方教育资源的开拓与共享机制、创新教师聘任与职称评审制度、塑造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文化,为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研究结果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超越传统学科藩篱、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突破原有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之源,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交叉学科不仅顺应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也适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范式的转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职能、知识创新发展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其路径主要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组织、加强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与管理学两门学科既有明显差异又联系紧密。20世纪以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越来越大,两门学科不断地融合到一起。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融合趋势对高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采取措施顺应融合趋势对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图运用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系统描述美国工学学科结构变动的轨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揭示美国工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美国高校工学学科人才培养层次结构高移;四大传统工学学科构成了美国工学学科结构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技术类学科、高技术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美国与生俱来的实用性创新传统、频繁战争对研发的强大刺激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是影响美国工学学科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构建的以“研究生领域”为核心、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主修和辅修学科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导师特别委员会等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奈尔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敢于打破体制障碍和学科壁垒,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建立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探索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科交叉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交叉学科教育的特点,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开展交叉学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改革管理运行机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教师团队、共享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平台,以及组建交叉学科导师组等措施,加快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