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对西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中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问卷调研入手,尝试探析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现状,了解生命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疫情期及以后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研究参考和数据支撑。调研结果表明,重大疫情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整体实施情况较好,但中学生对疾病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对生命的认识还不深入;死亡教育相对缺乏;部分中学生生命价值观有所偏差;多数学校生命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由此提出相应建议:化危机为契机,加大疫情防护健康教育,推进生命安全教育;化灾难为素材,深度开展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发挥学校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丰富生命教育形式;夯实生命教育根基,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学生生命教育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教育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必需,也是国家和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生命价值观教育更是直击教育本质。近期对京、沪、粤、吉、渝等23个省市14832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疫情视域下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育人路径不够丰富,生命价值观教育实效欠佳。为此提出重大疫情视域下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应完善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推进生命价值观教育;丰富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路径,涵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着力提升生命价值观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3.
抗击重大疫情精神是新时期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应对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其内涵表现为以"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以"从一而终"的职业情怀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表征的共同参与的共生理念.新时期抗击重大疫情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从业观和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组织与要素的共生关系.基于此职业院校将抗击疫情重大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在于建构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正知正见、引导学生形成"从一而终"的职业归属感和拓宽学生成长组织链,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4.
抗击重大疫情精神是新时期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应对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其内涵表现为以"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以"从一而终"的职业情怀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表征的共同参与的共生理念.新时期抗击重大疫情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从业观和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组织与要素的共生关系.基于此职业院校将抗击疫情重大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在于建构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正知正见、引导学生形成"从一而终"的职业归属感和拓宽学生成长组织链,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5.
抗击重大疫情精神是新时期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应对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其内涵表现为以"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以"从一而终"的职业情怀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表征的共同参与的共生理念.新时期抗击重大疫情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从业观和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组织与要素的共生关系.基于此职业院校将抗击疫情重大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在于建构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正知正见、引导学生形成"从一而终"的职业归属感和拓宽学生成长组织链,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6.
抗击重大疫情精神是新时期面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应对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其内涵表现为以"生命至上"的生命价值观、以"从一而终"的职业情怀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表征的共同参与的共生理念.新时期抗击重大疫情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从业观和助力学生建立正确的组织与要素的共生关系.基于此职业院校将抗击疫情重大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在于建构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的正知正见、引导学生形成"从一而终"的职业归属感和拓宽学生成长组织链,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肺炎疫情,17年时间,发生2次重大疫情,可见疫情离人们并不遥远.疫情,不仅仅关乎人民的健康与生命,还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对教育而言,当疫情发生时,如何正确认识疫情?如何科学防控疫情?如何守护师生的健康?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对打赢这场全民战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提示我们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危机的潜在性。我们的教育需要积极寻求应对生活世界之复杂性与突变性的有效变革。疫情后的教育变革应包括:重构学校的生活教育体系,系统科学地训练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建立完整的危机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尤其是必要的自救意识与自救能力;深化教育中的人机互动机制,构建新的师生交往方式,在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变革需求之时,也能积极应对特殊时期的教育需要。儿童的生命教育变革路径:引导儿童进入"世界""之中"思考自身生命的意义;把疫情当成具体的事件,在对具体个人的关注中,唤起对自身生命存在价值的持久性思考。学校体育变革应从更加重视学生体质的改善与健康教育,推动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开展与强化体育生活理念,提高身体锻炼意识与培养终身体育观,推广大众运动项目与优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等四个方面进行,以期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重大疫情暴发频率具有缩短迹象的现代世界,借助教育让人们更好地应对疫情、对抗疫情和减弱疫情的危害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抗疫途径。但是,在本次重大疫情之下,生命伦理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教育中以前隐蔽的一些短板进一步暴露出来。为此,广大国人都需要在不断反思之中,以强化生命意识与珍爱生命为主的生命教育,以坚持自律与尊重他人为主的伦理教育和以学会发展与强化行为自觉为主的自我发展教育为抓手,让每一位公民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成为具有强大责任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与闲暇生活产生了正向及消极的双重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赋闲时期溢出了许多"多余"的时间让大学生享受着加长版的假期,该如何理性看待并科学应对当前重大疫情对大学生生命与闲暇生活的冲击与影响,既是当下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现实之需,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未来之势,应从认知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应该包括要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创造生命、超越生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倾注,在各专业课、公共课、教学管理中渗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维护。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对人才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情怀淡化、师范性边缘化和专业素养弱化等问题,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新时代核心素养、师范生专业认证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的比较分析,解读了不同标准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提出了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师范性;重视教育实...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量表对四川高校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青年大学生在性道德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性道德价值观能够预测人生价值观。结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价值观,建立科学的性道德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15.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学校在保证将疫情阻挡在校门外的同时,还应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系统各个层面,提升我国学生群体健康素养水平。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在于利用好《体育与健康》课作为载体课程,实现健康与体育从理念、情感、形式、内容等多维有机融合。从强化体育服务于健康的理念,教学目标锚定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育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注重健康与体育知识、技能的糅合贯通,课程设计基于能力的培养,学业质量评价体现习得、活用、探究的过程和结局等方面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6.
“药理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要开展健康意识、职业道德、关爱病患、科学精神及终身学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教研组教师从改革“药理学”课程建设内容、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及优化课程考核方法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一是社会教育方面,女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净化女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规范大众传媒导向将对保证女大学生的成才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二是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三是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良好的个性养成教育,在提高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加强独立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后疫情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师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感悟家国情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做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用好疫情防控"教科书",坚持课程教学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敬畏生命,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弘扬爱国精神,以奋斗之姿,自觉承担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青春使命。  相似文献   

19.
徐喜凤 《天津教育》2021,(4):126-127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一门课程,要求小学科学地教学这目的能够使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为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设立了相关的准绳,即科学与现实生活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在教学中要将两者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恋爱和就业等方面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到传统观念、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心理咨询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构建心理咨询机制,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