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佳佳  刘磊 《传媒》2022,(18):48-50
主旋律电影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作为“时代最强音”引领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国主旋律电影通过构建符号化的英雄形象完成从政治产品到商业市场产品的转变,立足于时代潮流完成文化自信并进行我国特色民族文化的输出。本文以主旋律电影蜕变的主题思想、叙事与影像,探讨构建英雄形象的人物符号、表演符号、类型符号和情境符号的嬗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祁彦淞 《今传媒》2023,(2):83-86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迈入了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话语、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载体,在创作过程中所构建的英雄形象也日趋多元。本文基于对部分代表性主旋律电影的分析,认为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主要运用隐喻和符号表征来将主流价值观注入英雄形象的建构中,同时也将社会伦理价值观和人的情感注入主流价值观的表达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不仅拉近了主旋律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成功实现了国家话语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3.
郜鑫鑫 《新闻世界》2014,(5):234-23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总结了国产纪录电影在新时代的发展态势,并梳理其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实践与成就,进而探讨基于新时代国产纪录电影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毅丹 《视听》2021,(1):73-74
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以其贴近生活的故事背景和青春靓丽的角色塑造得到广泛关注,但也因戏剧化的情节设置和极端化的人物性格饱受诟病.少女作为青春电影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在人物塑造方面呈现出扁平化、模式化的倾向,爱情成为少女生活最重要的命题,梦想和精神诉求被矮化和狭隘化.此外,与少女相关的人物关系建构也处于失衡状态,少女的成...  相似文献   

6.
杨妮 《今传媒》2017,25(10)
与新闻媒体传播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本文分析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软性影响,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会历史的变化曲折地影响着女性角色意识的形成,银幕形象的折射就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表征。上百年中国电影历史传递着女性角色演变的秘密。在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成为在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性别角色和情感角色的多重交织中变化的命运承担者。中国电影的前40年是女性角色确立社会阶级判断与批判等级差异的阶段;中30年是建设平等性别观而忽视性别差异的阶段;后30年是强化女性意识而得失互见的阶段。对于女性影像而言,究竟是探究社会尺度的对象还是作为人的不断怀想的另外一个对象,需要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这个话题近几年十分火热,国家形象也就是构造出的国家品牌,被等同于国家品牌形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上升,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强大,我国十分注重国家品牌形象上的提升,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已经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文本分析法,分析在政府把控下的主流电影中商业资本的注入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女性题材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不断拓展之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界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女性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其中的优秀影片,不仅集中表现了"典型"的女性特质,而且有不少是以社会新语境下"强势女性"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多姿多彩的新女性形象和新颖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体育电影透视出女性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我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体育电影数量寥寥可数,基于符号学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皇后》、《女篮五号》、《沙鸥》、《女足九号》这四部电影分析女性形象的表现,进而总结其变化特征,彰显中国体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培训外国军事人员已日益成为我军新时期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笔者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外训实践为例,根据适量的相关传播理论分析当前军事外训中主要运用的国家形象传播手段,包括积极开展对象国国情研究,设置中国国情介绍课程,组织中国国情体验活动等;同时揭示了当前军事外训中国家形象传播实践的薄弱环节,如缺乏国家形象传播的主动性,专业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传播不足,基于不同传播对象的传播策略针对性不强等;提出了军事外训中主动、全面和动态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以建立培训对象乃至培训对象国心目中正面、真实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2024,(2):93-100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关于女性的电影比较多。动作片有《霹雳娇娃》、《古墓丽影》、艺片有《时时刻刻》、歌舞片有《芝加哥》,再加上“野蛮女友”之类的搞笑温情片,全球影坛都有一种阴盛阳衰之感。因此当看到福克斯的新片《特别绅士联盟》(简写为《LXG》)时,简直就是一阵惊喜:男人们终于要反击了。  相似文献   

15.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影视作品中"国家形象"的生成与塑造变得日趋复杂,如何能够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又能从容地迎接来自西方"凝视"的目光去讲好中国的故事成为了影视创作者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对我国影视创作中"国家形象"的生成与塑造所面临的困境和现状进行分析,并立足于实际,提出形象建构的路径和策略,试图回答为何建构、怎样建构我国的"国家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婉驰 《今传媒》2015,(1):90-91
本文以《青春之歌》《早春二月》为文本,试图通过中国十七年电影中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来分析知识分子这一形象在十七年大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背景中的表现。电影《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早春二月》中的陶岚都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她们敢于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获得女性自身的话语权力,独立并且不受制于男性。本文通过对十七年电影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认识女性在五四运动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后对自我意识的认知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郭维易 《今传媒》2016,(3):74-75
在完成了对女性的精神解放、消除了肉体奴役的同时,所谓的"女性"也就成了文化中的一种子虚乌有,这也使得她们作为一个性别的群体亦是悄然失落于文化的视域当中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戴锦华将其命名为当代女性面临着的"花木兰式的境遇",当她们终于获得了分享话语权利的时候,却失去了她们的性别话语身份;在她们真实的参与历史的同时,她们的女性主体身份却也不得不消失在一个非性别化的假面之后.  相似文献   

18.
徐芳依 《现代传播》2024,(2):101-107
孤独症题材电影中的患者形象常有主角偏移、异常个体的区隔化和超能的奇观化等偏斜倾向,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理探讨:一是进一步解决电影艺术的戏剧性诉求与孤独症社会化功能冲突的矛盾;二是打破区隔所带来的异常化和奇观化,拓展孤独症相关的知识领域。针对这些问题,孤独症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应更多加强探索孤独症患者的真实内心,挖掘电影作品视觉化、听觉化的艺术特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接纳与融合的社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徐春玲 《新闻界》2012,(1):54-56
电影作为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是跨国传播潜力最丰富也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该立足本国文化基础,尊重电影传播规律,柔性塑造国家形象.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电影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责任感,找到中国电影准确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电影《花木兰》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花木兰>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为原型,讲述了一个传奇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这部电影以花木兰这个女性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重心,将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并对其心理情感和社会生活状况做了深层次、多样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