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者,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立言,又立功,还立德。研究周恩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立德即精神风范,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恩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风范内涵极为丰富,主要体现在为民精神、自主精神、开放精神、改革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等六个方面是周恩来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思想之基、政治之基、力量之基、创新之基、实干之基和廉政之基,成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四个现代化”思想的萌生、形成过程,认为这一思想萌生于50年代初期与中期,最终完善于70年代。在这一思想的提出过程中,第一代党中央集体,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做出了最光辉的贡献。“四个现代化”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第二,这一思想有力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为加速中国“四个现代化”进程不惜流血流汗的壮志豪情。第三,这一思想对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并以求实精神把它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4.
章从挖掘周恩来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的国情依据出发,考察了这一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宝贵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较系统地探讨和阐述了“四个现代化”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展现出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特色,凝聚中国力量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人民着力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庄严指出:“准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周恩来同志在王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从此以后,四个现代化就成…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命题的理解。文本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对比,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四重相对逻辑:政党主导逻辑与寡头主导逻辑;人民中心逻辑与资本中心逻辑;全体共享逻辑与少数独享逻辑;和平发展逻辑与战争驱动逻辑。深入阐释和分析这四重逻辑既是全面、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又是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向和路径规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起建构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原则和方式,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而生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现代化。这一结合大致经历了最初萌芽、艰辛探索、立体展开和系统完善四个阶段。在这一结合中,中国共产党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党的革命化建设在价值目标、行为取向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组织保证、方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党的革命化建设提供充实内容和行为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好根本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以及坚持人民立场、和平发展道路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高度概括,也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翘首企盼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对中国现代化的解读中,需要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连接统一起来,才能更清晰历史的现代化之路选择的合理性,且为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周恩来对新中国国防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在国防建设方面,他创立把军事斗争、国防建设和外交斗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周恩来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和实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二是关心和领导我国的边防、海防建设;三是领导军工生产,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推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接续探索,反映出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各个发展阶段,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底色、中国式的发展特色,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认识不断深入、战略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而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断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绿色现代化以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人民幸福的协同共生为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最鲜明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实践中逐步总结和自主探索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维度和鲜亮底色,其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迥异于传统工业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绿色现代化探索经历了法制化奠基、发展观变革、实践深入、全面协同四个阶段,具有迥异于西方生态现代化的丰富理论蕴涵。中国共产党探索绿色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是遵循世界现代化一般规律与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相结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与人民逻辑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世界历史”观引领绿色现代化探索,既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出深远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对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目前,中国式现代化受西方国家的挑战,认为现代化是它们独有且根植资本主义制度的,并用“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否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从人的解放和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涵,厘清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政党保障、民主建设、经济奠基、群众基础、共同体建设方面协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盼已久的梦想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觉醒、探索、开创、创新四个阶段。从基本特征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压缩性过程与和平性赶超相统一,全面性发展与同步性治理相统一。从实践要求看,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的关系、全局与部分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纾解了西方资本主义逻辑架构下的现代化发展困囿,打破了现代化趋同于西方化的逻辑悖论,展现出了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实践意指和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中形塑而成,为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真理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新征程的高等教育不仅应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还应该能够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体来说,高等教育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出发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高校通过为党育人推动社会更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话语体系建构推动社会更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政治方向。高校可以直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建设,即通过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校民主建设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高校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精神世界,通过高等教育均衡化推动共同富裕,通过高校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高校通过教育国际交流还可以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同体,通过文明传承与创新服务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适应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职业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世界一流的价值取向,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助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态文明价值取向,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主导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机理。中国共产党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实践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经验,体现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