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教育》2021,(8):18-20
<正>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新修订的《未保法》第四十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父母不仅要支持学校性教育,还应该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性教育绘本不仅能够帮助父母获得性教育知识,引导父母开启对与性相关的价值观的思考,还能启发父母认识性教育在生活中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陈粮宜 《新教师》2020,(3):10-11
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未保法(修订草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预防法(修订草案)》)。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不断产生,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网络成瘾等现象引发了社会多方的警觉与担忧。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等不良趋势也引人重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空间,对未成年人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基于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强化以学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3.
马希良 《新教师》2020,(3):9-10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方面升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法律条文也从七十二条增加到一百三十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共八章五十七条,删减为共七章五十二条。此次修法力度不可谓不大,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主体之一,应当认真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法律法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助力有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的新屏障。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家庭保护,就是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保护,就是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其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国家特别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们发现,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着一些教学疑惑。通过"南京虐童案",以下简称"虐童案",我们发现,织密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网,仅靠现有法律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迫切需要弥补法律疏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这就再一次明确了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育单位和学校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法》)明确规定:营业性歌舞厅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法律之所以这么规定,就在于这些地方对未成年人具有潜在的危害。许多未成年人正是在这类场所中失足的。因此,远离污染源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主要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家庭保护,就是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学校保护,就是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教育报》2021年4月22日02版报道:近日,教育部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包括从学生权利、教师管理、欺凌关注、防治性侵等方面规范师生关系的内容,旨在通过具体要求和监督举措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外在力量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主要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种类型(内在力量的保护是指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和测试中,只要有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教师总会设计一些试题,尤其是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类型的理解和区分。在多年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内容的教学经历中,笔者发现,一旦试题情境设置不同,学生就很容易对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三类保护产生误解和混淆。  相似文献   

11.
张玫玫 《中国教师》2011,(21):24-27
<正>今夏,一本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实践研究"子课题、小学性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课程读本——《成长的脚步》引起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大讨论。争议的焦点有二:一是对性教育目标、内容和意义的认识不同;二是认定当今社会未成年人需要性教育,但对教育的时机、内容程度和方法的看法差异很大。根据与同行的多年研究成果,笔者就上述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这是继九十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又一部以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为保护对象的国家法律。对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良好品行,有效预防犯罪有着重要意义。该法甫一颁行就受到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着重讨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教育问题。 一、学校应做好预防犯罪教育 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越来越突出,14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成为较密集的犯罪人口群。未成年人犯罪呈暴力性、群伙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据《光明日报》2021年4月16日02版报道:据媒体日前报道,教育部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学校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教职工以及其他进入校园的人员实施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包括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性关系,向学生做出具有调戏、挑逗或者具有性暗示的言行等.此次被聚焦的"保护规定"是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学校保护"内容的具体落实,后者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4.
杨路 《天津教育》2008,(5):37-3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6年12月29日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针对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方面强化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颁布15周年。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这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作为学生的家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施行)》(以下简称为《规范》)的出台,对不同阶段的未成人提出"八礼四仪"要求。可见,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责任重大,应置于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陈伯良 《中国教师》2013,(10):66-67
<正>现代社会的公民素养和道德觉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在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以《意见》精神为  相似文献   

18.
<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2023年10月16日,国家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共7章60条,内容涉及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例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将提高学生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网络保护软件、智能终端产品等,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一、《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人本,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茜伦 《教育探索》2005,(3):110-111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关键是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以做人底线教育、民族化渗透教育和信仰教育为内容,以活动、情感、体验为途径.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渠道、社会为平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