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宗燕 《考试周刊》2007,(38):93-94
查尔斯.狄更斯一直被公认为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少有人去认真解读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成分。本文试图通过狄更斯在《雾都孤儿》所使用的个性化的语言、色彩对比、故事情节的安排以及其丰富的想象力四个方面来窥探早期狄更斯的乐观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小说中的叙述者虽然各有不同,但许多作品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或表现理想.他的作品具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在叙述和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儿童文学表现手法,具有明朗的浪漫主义风格,这和狄更斯童年的经历分不开,也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政治经济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狄更斯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其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探寻出狄更斯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根源。并以狄更斯的代表作品《远大前程》中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运用为例,对狄更斯在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倾向以及主题变化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前期和中期,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了揭示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矛盾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在分析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矛盾的基础上,论述狄更斯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影响,以及狄更斯作品对雏多利亚时期社会矛盾的综合分析,以期能为这一问题探索出些许有益答案。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以独特的视角、锋利的笔触,将上世纪英法两国的社会背景展现地淋漓尽致。小说采取沉重、优美又不失幽默的方式将剧情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堪称是浪漫现实主义的佳作。特别是面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层面的批判上,狄更斯向读者展示了他精湛的写作手法,从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整个故事的脉络。本文将从时代性入手,结合作品的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将《双城记》所展现的来自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批判,回味这部英国古典时期浪漫主义现实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黄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2):92-94,98
国内对狄更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批判现实、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忽视了贯穿其作品的暗线———对生身母亲的不满及对理想母亲的寻求。运用弗洛伊德关于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的思想,细读其作品《小杜丽》,从小杜丽与父亲、小杜丽与白痴妇人麦吉、小杜丽与其兄姐这三层关系入手,分析作品主人公小杜丽的理想母亲形象,狄更斯渴望理想母亲的白日梦即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以独特的幽默艺术和入木三分的刻画功力享誉世界文坛。《雾都孤儿》是他的代表作,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刮起了一股幽默之风。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运用油墨艺术记录当时儿童的真实生活,再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存在已久的贫民问题,表达了深刻的反思,充满了浓厚的批判色彩。本文重点分析了狄更斯《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并对作者独特的幽默表现方式作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后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在英国具有显著地位。先期卢梭的浪漫主义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有很好的体现。《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显著代表作,又是一部基于法国革命背景而诞生的浪漫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浪漫精妙,感情激动澎湃。本文主要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苏琦 《文教资料》2014,(31):75-76
狄更斯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具体体现在哥特因素的运用上。纵观他的创作生涯,十几部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哥特特色。狄更斯继承英美哥特文学传统,在后期七部长篇小说中展现了哥特世界的“怪诞”,从层层悬念设置、多种视角转换、象征、梦境等方面来呈现作品中的“怪诞”因素,狄更斯笔下的哥特怪诞世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Innisfree是爱尔兰著名作家叶芝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Innisfree一诗中叶芝内心理想世界的意象,讨论其诗文中的象征手法,探寻Innisfree背后体现的叶芝内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揭示叶芝对工业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