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明阳 《东南传播》2022,(1):120-123
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将乘客纳入一个移动的封闭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可供陌生人交往互动的公共平台,但列车机械运动的物理刺激、现代人内心距离的疏远等因素,导致车厢内"共处而不交流"的情境成为常态.然而,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如地铁打卡、"地铁捞人"等新型社交方式,乘客的媒介实践促成了地铁虚拟空间的产生,引发了更多沟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媒介系统依赖理论出发,调查并比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及未来新闻工作者(新闻专业学生)对BBS信息和报纸信息的信任度。结果显示,由网民提供的信息正日益受到信任,这一趋势在学生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田欣欣 《中国出版》2012,(16):14-17
媒介融合是信息社会形成初期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传媒技术变革与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必然要求。媒介融合现象迎合了社会经济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志着传媒产业多元层次和多种形态上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且媒介融合是一个持续扩张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  相似文献   

4.
谢宁倡 《青年记者》2007,(16):123-124
网络、通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毫无疑问对报业的发展带来威胁和挑战,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在数字时代,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报业市场中,决定报业是受挤压还是大发展的,不是市  相似文献   

5.
城市广播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深刻的空间生产活动,它不仅圈定了以城市为名的媒介空间,同时还创造和维系着空间内的社会生产。数字媒介对城市广播的改造亦是从空间维度开始的,即从彻底结构“地方”之地缘基础为起点。这在“空间本身的生产”上表现为数字媒介解除了城市广播空间与城市地理空间的同构关系,使其成为泛在与流动的共在空间,而在“空间中物的生产”上则表现为数字媒介改写了城市广播的地方知识生产体系。城市广播的数字化转型须以新的空间事实为依据来制定适宜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移动媒体的媒介使用空间具有移动性、私密性与透明性的特点。移动性在延展媒介使用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个人空间彼此的侵扰;私密性使物理空间更安全,为媒介使用主体多样性的媒介实践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则又让移动媒体的使用空间具有透明性,可进一步规制媒介使用主体多样性的媒介实践。  相似文献   

7.
李婷婷  沙莎 《采.写.编》2021,(12):105-106
当下媒体环境受到时空制约的属性越来越弱化,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在物理环境和虚拟现实中突破了固有空间的限制.以受众的个人生活时间、媒体活动消费时间,以及两个空间的媒体节目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实时收看电视外,其他所有媒体活动都显示了居家空间和移动空间之间数量的相关性.媒体使用形态受到时空和生活时间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时代的新闻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内容上具有多义性,二是形态上具有多维性,三是在开放的状态中与受众互动互生,四是在多层的关系结构中与受众紧密接触。本文从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入手,分析数字技术对于新闻传播转型所起的推动作用,并提出数字时代进行新闻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本属于公共空间,但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在多媒体时代,公与私的界线开始模糊。借助网络平台私人议题开始进入媒介公共空间,媒介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私人化。本文试结合富二代砸六位数在《北京青年报》寻女友事件和毕福剑不雅言论视频事件,分析多媒体时代媒介空间的私人化和私人空间的媒介化带来的问题,以期引起大众传播的重视和注意。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I·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  相似文献   

11.
张之羽  丁晋 《传媒》2023,(9):31-34
数字技术消融了各媒介的边界,为不同艺术形态的互通融合打开了渠道,形成多媒体与跨界融合的特征。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影视与电子游戏在技术制作、艺术思维、美学风格等方面开始相互借鉴,并在一些层面趋于融合。这种趋势不仅对影视与电子游戏的艺术界定和规范带来了挑战,也扩展了各自的艺术边界,产生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新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媒介呈现了新的特点,对动漫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动漫产业的发展要依托电视媒介,结合电视媒介的新特点,互动为先,设立开放式动漫产业互动平台,建立全新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开启数字虚拟生活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给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的报纸,也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不断探寻新的发展形态,完善自身,从而获得一种长久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报纸、手机报纸以及电子报纸等新兴媒体,探讨报纸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记忆,对人类意义非凡。媒介记忆作为媒介研究与记忆研究的交叉领域,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凭借对公共话语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成为媒介记忆的核心书写者,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新的集体记忆空间,多元主体主动参与书写、存储与读取社会记忆,形塑着新的记忆景观。  相似文献   

15.
徐迪 《新闻大学》2021,(10):94-107
在新兴空间集合体广泛扩散的当下,媒介自身的中介属性被不断强化,人类对于空间环境的驾驭同时受到数字技术的中介.通过理解技术的新变化及其支撑的新应用服务来拓宽对数字空间媒介的认知,是一个值得持续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数字技术作为切入点,将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的空间观作为理论切入点,强调从关系入手理解数字空间的必要性和重...  相似文献   

16.
在2020年中国(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本文回顾与审视近年来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学术成果,对媒介素养内涵的学理演进与当代争鸣进行了梳理,阐释了数字时代媒介素养的社会担当与价值呼唤,并提出新时代媒介素养教育新使命。本文交流分享我国媒介素养研究专家学者的最新成果,旨在打造媒介素养学术共同体,对新时代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作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藏书建设”概念的“文献资源建设”概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和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相结合,是当代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桐 《现代传播》2024,(2):108-118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以联络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媒介属性宣告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由此,数字媒介成为人文学科传扬与发展的工具。作为人文学科的规定性现实条件,它推动与构入人文学科,使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态势已致使一些学者提出“数字人文”的说法,并热衷于以“数字人文”等同人文、取代人文。然而,“数字人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数字人文”与人文不具有等值关系,“数字人文”对于中国人文更不可等值置换,数字技术只是人文建构的媒介性工具。人文不能简单地由“数字人文”替换。  相似文献   

19.
金延  闫龙龙 《东南传播》2021,(6):118-121
融媒体时代,信息采集、编辑、发布机制发生根本改变,自媒体与机构媒体具备近乎同等的发布权和传播权.因此,虚假信息、暴力恐怖信息、色情信息、垃圾信息爆炸式传播,鱼龙混杂的整体局面对受众获取和甄别接受信息带来了极大挑战,也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科学甄别接受价值信息,既是业界、学界面临的课题,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传媒的观察视角,对西方备受关注的视觉文化时代下的媒介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讨文章认为,视觉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新形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影像“而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正是影像的主要缔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视觉文化时代,媒介在传播理念、传播体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表出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特征,文章着重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