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托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平台,从网络关注度、媒体关注度时空特征着手对"一带一路"社会关注情况做出分析,发现"一带一路"社会关注度受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影响明显;"一带一路"社会关注度年龄、区域差异显著;"一带一路"社会关注的面向、渠道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对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双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学术水平较低、办学实力较弱,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尚显不足,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和"英+汉"的单一教学模式更是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做好"英+汉"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现"1+1"的英汉双语模式到"N+1"多语种模式的拓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陆伟华 《兰台世界》2016,(11):11-13
信文章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对发展与"一带一路"沿路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促进"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旅游等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对忠实记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供后世史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阐述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把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一带一路"智库建设之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档案交流与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各国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文化传播仍然面临困境,因此急需对文化传播路径与合作模式进行完善。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中国‘一带一路’网"中有关"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活动涉及议题以及参与地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合作议题侧重经济领域,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重要传播内容;参与主体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如何在"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中,更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由于不同国家在参与程度、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等方面各有不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核心理念与实践的理解也不同,因而观点和态度也多种多样。怎样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带一路"?怎样与持误解、怀疑甚至反对观点的对象讨论"一带一路"的积极内涵?本文以对外传播和跨文化沟通的视角,探讨我国新闻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战略与河南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注的重大主题,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河南日报理论部在全国两会期间,相继推出了三个整版的理论文章,这组文章以纵贯古今的历史视野、高屋建瓴的全球眼光、深入细致的理性思考,对"一带一路"战略与河南发展进行分析研判,视野纵深、内容厚重、观点新颖、论证扎实,充分发挥了党报理论版在建言献策及智库平台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起点,该国媒体自倡议提出以来就对相关事件高度关注。本文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Kazpravda》) 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对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框架进行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来源、报道量、报道主题、体裁、立场等5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采用政策宣传框架和绩效展示框架,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与流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开拓了经济领域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更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语言是"一带一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重要渠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复兴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创作"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是推动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力量。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有效开展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能够增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地不断变革发展,影响着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在如今新兴媒体大力发展的今天,如何适应媒体融合背景,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成为我们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内容上来看,需要我们挖掘具有"实、新、特"的好故事,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从视角上来看,需要我们压低身姿,以个人魅力折射中国魅力;从渠道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要利用媒体融合所提供的平台,将"好故事"传递出去,激发国际人士参与讲故事的热情。通过利用媒体融合的特征,发挥媒体和信息媒体的资源优势,讲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从"我的"转化为"我们的",才是"一带一路"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出版基金自2015年开始对以"一带一路"为选题的出版项目予以资助,持续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文化支持。本文从申报指南、立项数量、项目分布、项目所属学科以及资助项目热点等方面对2015-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一带一路"出版项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以"一带一路"为选题的出版项目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知识与文化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知识与文化传播问题,讨论了统筹考虑知识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及其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指出高校参与"一带一路"知识与文化传播的优势所在,对高校全面、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5,(14):63-67
"中央厨房"模式全媒体报道平台的打造是今后新旧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基于此,媒体转型中传统媒体人应创新新闻生产理念,树立分众传播理念,以服务分众赢得大众;树立信息分层发布理念,以分层发布求全息传播;树立产品理念,以产品导向代替作品导向;树立用户理念,以用户思维取代受众思维,从而实现以理念创新带动内容、技术、渠道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媒体融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于波 《东南传播》2016,(10):54-56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繁荣,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深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契机。面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新形势,中国高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尤其是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硬件")和文化自觉("软件")两方面入手,同时贯彻"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针,为"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探索多样传播方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信息与文化沟通,新闻传播研究者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讨,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一带一路"新闻传播战略的整体把握。本文从建构传播战略、探讨传播策略、摸索传播方式、审视传播行为四个方面系统梳理目前有关"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并据此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纵观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超越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传播到世界各地,备受尊奉,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探究儒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历程、传播现状和共性特点,对于探讨新时代下中华经典文化如何进行对外传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被世界各国人民认同和接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6,(17):58-64
本文采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探讨了美国主流媒体如何建构中国的"一带一路"形象,建构了怎样的"一带一路"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建构的背后存在怎样的社会意识形态等问题。研究发现,《华盛顿邮报》通过分类、及物性、文本架构、互文性等手段,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塑造成一种殖民扩张、重利轻义的霸权形象。这种形象塑造的背后与美国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求客观、准确、及时,但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记者和媒体的观点、态度。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关于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新闻语篇为语料,利用ROST新闻分析工具进行词频统计,并就词频的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发现,语料在词汇和语境的层面都传递出了积极含义,使用了大量正向积极的态度词汇,传达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彰显了正在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张守信  张彪 《新闻实践》2012,(12):66-69
中国网络电视台作为国家核心公共信息平台,其在内容产品、技术力量、媒体品牌、平台运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过不断探索与建设,已经拥有亚洲最大的视频数据库。如何将规模庞大的媒体资源有效地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分享与传播,这是网络电视台由量变走向  相似文献   

20.
新闻编译是一种具有建构性的再叙事。编译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会融入本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对原新闻故事中的某些叙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针对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参考消息》编译者通过采用多种叙事策略,解构了原报道中的质疑和误读,重构了符合我国立场的新闻现实以维护话语权和正面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