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育的考核,是指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核,实际上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效果的考核。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指对学生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测量和评价。一、大学生德育考核的意义和方法长期来,学校对智育和体育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而德育的考核不  相似文献   

2.
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校德育中的形式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教风和学风,严重影响着育德的实效,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纯洁性以及信仰、理想、生活道德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危机。学校德育在多元文化冲突的现代道德环境中,与潜隐性德育、逆反的德育并存的事实,则深刻地表明德育迷失了其赖以生存的求是精神。真正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必须从实质上而不只是形式上加强与改进学校德育,不仅德育之德的内容选择、德育之育的策略探索都需要正视事实、锐意求是,而且必须百倍关注育德者的自身人格的求是品质。我们的学校德育尽管不乏形式上的重视甚至也创造了繁…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学校德育的最基本力量,必然要配合学校德育计划和政教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一般学校都是以纪律、卫生、出操三项指标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依据,但仅仅关注这三项指标的班主任工作是不完整的,这里所缺失的可能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和本质。  相似文献   

4.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庆挺 《教育探索》2003,(8):100-10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形式多元化和经济利益的调整,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是:学校德育目标定位偏移、德育过程形式化、德育方法单一化、德育环境消极化和高考指挥棒的错误导向等。必须在构建德育目标体系、选择德育方法、建立德育网络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实现学校德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影响与学校德育的调控张乐天在开放式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德育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校德育的性质与特点又决定着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各种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予以调控。社会影响是如何作用于学校德育?学校德育如何对社会影响进行调控?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唤起主体参与,做到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活动课程化、“三位一体”合力化、网络德育自控化、德育评价自主化。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交往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唤起主体参与,做到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活动课程化、“三位一体”合力化、网络德育自控化、德育评价自主化。一、学科德育制度化要把“学科德育”、“教书育人”、“教师人格”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来要求教师,规范教师,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听课评课、考核评优中去,强化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把学科德育落到实处。打破学科德育界限,以培养社会主义人文综合素质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往往要选择某些形式、手段作为“中介”,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里的“中介”,即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德育实践表明,无视载体作用的德育,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而选用不同的载体组织德育活动,则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发掘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的学校德育,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强调课程育人。而一所学校的德育课程实践,则体现出教育者的育人精神与时代担当。德育课程实践是教育者宽广的教育视野的体现。视野决定未来,教育者的教育视野往往决定学校德育的创新高度。正如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你的孩子时要进行你自己较高的教育。在心智方面,你必须学好那门复杂的学科,那就是在你的孩子、你自己和社会中所表现的人性和它的规律。在道德方面,你必须经常发挥你的高尚情感而控制那些较低级的。”即教育者需要拥有丰富、开阔的教育视野,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品德形成规律,系统建构与实施德育课程。学校的直接德育课程、间接德育课程及隐性德育课程,都淋漓尽致地体现着教育者的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世界观。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是一项多层次、多维度、多方面的系统工作,是一项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关注的事业。以德育课程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在领导重视、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方面形成合力教育,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常忽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双重属性中的考试性质,并习惯将其作为一种高等教育形式进行比较研究。自考与高考同样作为一种大型而且重要的考试,是自考教育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关注自考的考试性质并将其与高考进行比较,发现这两种考试不仅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而且彼此联系紧密,既有相互补充的地方,也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余地。理清这两种考试发展的障碍,结合最新的规划纲要对二者的要求,以求促进我国招生考试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考试的角度对目前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品德考试无效是德育无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思想品德考试改革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考试的理念,考试基本原则,希望通过改革思想品德考试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智育性与德育性的统一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考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以考核改革为导向,转变理念,变知识考核为综合素质考核;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平时考核,构建有利于考核方式改革的教学模式;丰富考核内容,侧重综合能力考核,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技工学校德育课考试(查)方式现状分析,提出完善德育考试(查)评价方式的必要性,主张采用多种考试评价形式,从学生的听、说、读、写、行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德育成绩,发挥德育课在技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实质是:没有确立正确而牢固的道德信念,缺乏道德自律。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的恶果;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弥补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对策是: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大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针对青少年思想品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在应试教育中,德育被严重忽视,第二,在素质教育中,对德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围绕这一主题,例举典型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最后就德育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文化多元化使道德观念多元化,出现了道德观念认同危机及道德观念相对主义化等问题,高校在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出现了迷失方向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要求各高校在德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增强其道德鉴别的能力,实行民主、开放的德育方式,以建立和谐共生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实现德育目标,要求教育者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更新,才能充分利用大学语文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知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