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守门员扑点球动作的时间空间特征,使射手建立正确的射门区域选择策略,研究使用一种新方法,对近年来国际高水平足球比赛中出现的18个点球进行录像解析.其中,守门员向自己左侧和右侧出击的点球录像各9个.结果表明:守门员在射手脚触球前大约200 ms开始出击.接近来球瞬间,身体处于球门的左(右)下半部,防守宽度从左球门柱内侧135 cm到右球门柱内侧113 cm(从射手的位置看).出击时机不准和防守区域选择错误是守门员点球防守失败的主要原因.建议射手选择球门上半部和球门左(右)下角为射门区域.当选择前者时,射手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射门动作的准确性上,而选择后者时,射门动作的准确和快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足球守门员接扑球动作速度特点的定量测试和分析讨论,得出守门员防守不同高度球的难易度,探索球门各区域的客观计分值和较优分画法,用以补充教材的不足,改进现有场馆设备,这可促进足球教学训练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射门技术和命中率,以及守门员接扑球的成功率,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点球决胜     
目前国际足球比赛规定,90分钟双方打成平局,再加30分钟打决胜期。如再打平,则以互射点球决胜。在对队不相伯仲的情况下,靠点球决胜的机会是很多的。就以今年在广州举行的《新体育》杯足球赛为例,第一轮四场比赛,就有两场球靠互射点球决胜的。可见随着足球比赛这一新规定的确立,研究和解决射点球和守点球的问题,应列为训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视录像对2002年世界杯、2004年亚洲杯、2004年美洲杯、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全部"点球决胜负"的比赛进行观察统计,并对罚球队员和守门员分别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我国足球训练以及竞赛,尤其是"点球决胜负"的比赛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全部入球的主要手段和技战术配合的形式、路线以及射门得分的主要位置 ,区域和时间 ,为全面了解本届世界杯入球的技战术特点和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143个进球的进攻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43个进球的观察统计、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创造进球的有效进攻组织特征是:重视中、前场的抢断发动快攻;注重进攻速度的提高;充分利用对方后卫线队员与守门员之间的空当;前场区域无球队员有目的的积极跑位;射门得分前最后一传以横、回传球形式较多。  相似文献   

7.
运用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各队守门员处理回传球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亚洲球队与其他球队的差距,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足球守门员接回传球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16-2017赛季,英超、德甲、意甲、西甲等四大联赛共64场比赛551个射门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分析法建立守门员扑救难度多因素回归方程式,探究守门员扑救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达到定量化评价足球守门员扑救难度的目的。结果表明,影响守门员扑救难度的主要因素是:射门后球到达球门时间、射门者前方有无防守人员、射门者后方或侧后方有无防守人员、射门的部位(即头或腿),射门种类(即平直球、弧线球、地滚球)、射门路线选择,进球高度,球的运行轨迹是否因其他球员碰触发生改变、射门角度、进球距离。经检验,该回归方程预测守门员扑救成败的准确率达84.8%。这对于客观评价守门员扑救能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看比赛录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对第十七届世界杯和第十三届亚洲杯足球赛全部头顶球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世界杯与亚洲杯随着上下半场比赛的继续呈下降趋势,上下半场刚开始的前20 min头顶球次数最多;世界杯和亚洲杯后场头顶球最多,中场次之,前场最少;中路最多,两边路头顶球次数相当;头顶球主要是中后场队员较多采用的一种技术,而前锋和守门员虽然采用头顶球较少;世界杯与亚洲杯队员多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的,双方在中场区域头顶球时受到的干扰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临场观察统计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现阶段国内青少年足球守门员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判断反应与选位能力不足是青少年守门员防守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预判失误与技术粗糙以及缺乏自信等导致青少年守门员对抗条件下难以有效发挥位置优势,强干扰情况时出击争夺球失误多,重视反应训练和提高接球动作质量要求是提高青少年守门员技术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第4届女子世界杯足球决赛各队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第4届女足世界杯决赛32场比赛的105个进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场场有进球、高比分数、高进球数是女足比赛一大特色.上半场各时段进球数均高于下半场,且各时段进球数随比赛进行逐渐上升,小心谨慎、稳中求胜、进入比赛状态较慢是女足队员独有的心理特质.进球最多的区域是罚球区内.进球方式仍以脚射进球为主,头顶球进球数增多,提升了当今女足立体型技战术水平.各位置进球数最多仍是前锋队员.从边路进攻是进球主要的进攻形式,但定位球进攻进球数较少,不符合现代足球比赛定位球进球数占总进球数1/3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32支球队64场比赛143个进球的主要时段、射门得分区域、进球进攻形式、进球方式、射门部位及进球队员的位置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比赛场均进球数较往届相比呈下降趋势;下半时进球数高于上半时,尤其是临近比赛结束阶段进球数最多;进球射门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场中路罚球区内;中路进攻和定位球进攻是创造进球的主要进攻形式;进球方式以直接射门为主;射门部位大多是脚射,特别是右脚;前锋队员是主要得分选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的145个进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射门次数逐渐增加,进球数却呈下降趋势;下半场进球数多于上半场,76—90 m in是进球的最高峰期;罚球区中间附近区域是进球的主要区域,射门角度小的罚球区内两侧成为新的得分区域;进球方式最多的是抢点直接脚射,其次是头顶球;4次内传球完成的进球占进球总数的95.86%;前场发动进攻造成的进球最多;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形式和进球重点方式;球门下方是主要部位;前锋仍是主要得分手,前卫进球逐渐增多且接近前锋。  相似文献   

14.
足球比赛进球规律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录像观察,研究近几届世界杯和欧洲杯决赛阶段的全部比赛场次进球的时段特点、进球方式和施射区域的特征,以及比赛节奏的变化对进球的影响,以期寻出足球比赛进球得分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和归纳统计法,对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147个进球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与第16、17届世界杯足球赛进球情况进行对照。旨在揭示高水平足球赛进球的规律和特征。明晰当今足球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探讨提高射门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11届欧洲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的研究,利用标记法、因子分析法对形成射门过程中的58项进攻行为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建立了形成射门过程的进攻模型。结果发现第11届欧洲杯足球赛形成射门的进攻过程模型主要有:“中后场发动逐步进攻射门因子”模型;“角球、底传中包抄抢点射门因子”模型;“前场任意球射门因子”模型;“前场发动阵地战运球突破射门因子”模型4种。  相似文献   

17.
第12届亚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中国队射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男子足球队员在12届亚运会足球决赛阶段比赛中的射门统计分析,发现中国男子足球队员在比赛中创造射门机会的能力和创造出的射门机会的质量比世界杯的职业队员的差,同时发现中国男子足球队员在中慢速弱对抗状态下的射门能力比世界杯的职业队员的明显要弱。  相似文献   

18.
罚球控制训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场国际大赛的罚球统计显示:罚球高峰时域在15~120 s之间,呈偏正态分布;罚球距停止比赛的时间愈长,罚球命中率愈高.据此认为,提高罚球命中率,应从时间、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罚球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9.
第16届、第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进球主要特征比较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通过对第 16届、第 17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各 64场比赛进球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总进球数第 16届高于第17届 10个 ,且没有显著性差异。两届都是下半场进球数比上半场多。第 16届在第 76~ 90min时段进球数居两届各时段之首。第17届下半场各时段进球数相互接近 ,并居高不下。两届都是以中路进攻进球最多 ,前锋进球占居两届主要得分位置。两届都是以脚射进球为主 ,其中第 17届直接脚射和头顶球射进球优势显著。两届 85 1%以上进球都是在禁区内射进 ,在前场发动进攻进球率最高 ,79 0 %以上进球都是经 5次以下传球后射进。  相似文献   

20.
国家女子水球运动员大力射门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门动作技术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得分,罚球射门动作是许多种射门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罚球射门动作技术的研究将对水球射门技术训练具有指导意义.采用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运用JVC-3000常速摄影机、视讯录像解析系统,对我国女子水球国家队8名运动员罚球时射门动作过程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通过对射门时上肢动作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上肢在做罚球射门动作时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对我国女子水球国家队8名运动员的罚球射门动作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