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茶经》"九之略"为切入点,对《茶经》之茶道取向和陆羽之茶道取向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茶经》之茶道是以宫廷为主体的唐代社会各阶层茶道的综合体,而"九之略"之茶道是文人茶道的独特体现。《茶经》在茶道取向上是以"精行俭德"为内核,而"九之略"在茶道取向上以自然为内核。"九之略"之茶道取向,正是陆羽的茶道取向,它对唐代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走向、茶道取向以及形成文人茶文化主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雅     
海雅
  真茶道水,精茗蕴香。
  水为茶之母,茶为百药王。
  茶借水而发,无水莫论茶。  相似文献   

3.
偶读《中国青年》所载《茶是木中大丈夫》一文,掩卷闭目,有所思悟。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有容乃大,缘于文化背景不同,形成四大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相似文献   

4.
功夫茶,其茶道体现了人性之美与环境之美,其泡茶文化闪烁着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光芒。喝功夫茶自然放松与休闲的情境,通过茶道艺术之美、喝茶时的礼让与敬意之情以及意蕴茶中之"和",能使人在竞争下的焦虑精神得到某种舒缓,自然移情于这种融入和谐之美的茶事活动之中,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关系,从而寻求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之美,即"天人合一",正暗合于当下的生态意识的审美意义,领悟生命中深刻的内容,提升生命的精神内涵与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5.
茶喻     
正皓月当空,月光穿过小树林点点斑斑洒落在草地上,明净的茶桌上,透明的月色飘忽不定,闪闪烁烁,乳白色的骨瓷功夫茶杯丁丁当当在手上转动作响,地面上小炭炉上的锅仔咕嘟咕嘟冒着一股白烟,约三五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这是人生一大快事。我突然想起茶道中"好茶、佳具、雅景"三要点,以茶论道,茶事与文化完美结合,茶中有道,以茶行道,茶道如月,人心如江,江月相映。品茶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愉悦,"三口为品",通过对茶汤的"甘、香、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饮茶与日本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形成中国特有的茶化。中国的饮传到日本,发展为日本“茶道”,它既有日本传统化特征,又吸收了中国的化特点,是中日两国化交融的一部分,也是连结东西化的纽带。  相似文献   

7.
生命中有一种芳香的味道。静静地嗅着,如同一杯香茗,茶还未品,香已入鼻——从淡香,到浓馥的清香,直至最后的雅香。生命的芳香让我读懂了生命。一初生的生命是稚嫩、娇小的,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醇之味。记得夏雨过后,妈妈在土中撒了几颗丝瓜种子。我看着那些黑乎乎的家伙,很是怀疑:能长  相似文献   

8.
<正>柯于明长篇小说《茶牌坊》的腰封上有这样一段描述:"离香草"——长在树上是普普通通的叶子,离了树就变香;长在山中是平平常常的"草",出了山就变香。其实,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也是这个理儿:失去则好,离开则香!如此美妙的"离香草",实际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极常见、极熟稔的饮品——茶叶。正如於可训先生在题跋中说到的一样:"茶是民众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喝茶小到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大到关乎宇宙之本、天地之心,所谓茶道是也。"而  相似文献   

9.
日本向来以传统的茶道和花道做为修身养性之道,自古日本人无论男女均需学习茶道、花道,以此静心,并做为一种礼仪活动来进行。茶是何时自中国传入日本的,至今尚无准确的记载,据推断可能是日本奈良时代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或由中国和印度进入日本的僧侣传入的。茶自奈良时代传人至平安时代初期,中国式的饮茶成为一种嗜好在贵族及僧侣、文人之间广为流传,镜仓时代著名和尚荣西著有《茶养生记》一书,详细介绍了茶治愈了实朝大将军的病,以及饮茶具有修身养性之效,并加以宣传,使饮茶迅速流行起来。真正把饮茶仪式化的是拜师于荣西的道元…  相似文献   

10.
指间桔香     
一只小巧玲珑的桔子落入我的手中。顾不得去想我和它的“缘”何时开始,又何时结束,只是赶紧瞧个仔细,生怕它会不喜欢我这个新主人而失去原有的香气。它是那么精致,鲜活的橙色外衣使它显得那样引人注目,而那夹杂着苦涩的淡香,悠然而至,似仙女下凡,无言中让我觉得与众不同。在这般雅致的感觉中,香桔上那微不足道的瑕疵也成为“美人痣”;  相似文献   

11.
皎然是湖州人,著名的诗僧,以诗首写茶道而开茶道之源。陆羽以湖州为第二故乡,诗人,著名的茶圣,以撰著世界首部茶科全书《茶经》而兴茶饮之风。颜真卿曾任湖州刺史,诗人,著名的书法大师、文字音韵类书编纂家,是皎然与陆羽的贵人、兄长、茶友。对释皎然与陆羽、颜真卿的“缁素忘年之交”进行探讨与论述,兼及“以茶论道”的初步考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藏家酥油茶     
初品藏家酥油茶,我便沉浸于它那独特的馨香里了。那份感觉,仿佛是沉浸在古色古香的音乐大厅,又仿佛驻足于罗浮宫欣赏着维纳斯的神秘和自然之美。我静静沉醉在溢满花香而又宁静的氛围中,品味着这样的特种茶。我虽不谙茶道,但却深深体味出它给生活带来的那份闲适、那份安然与那份独处的妙处。正如苏东坡《惠山  相似文献   

13.
迈哪只脚有讲究先在茶庭消火气中国的茶艺注重色、香、味,对火候、水质、茶具也很讲究,唯独对喝茶的形式不太在意。日本的茶道则不然,除了色、香、味、水质、火候、茶具之外,它还有一整套的仪式,点茶的动作、姿势、表情,甚至进门先迈哪只脚,都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在写字,写花写草写内心风光。喜欢素朴的生活,一茶,一香,一墨,一纸。唯愿一生,好茶涤烦,好香熏德,好墨焕彩,好纸垂世。——白音格力一那天中午赴一个老同学的约,急急赶去路口打车。拐一个弯时,忽地一团花色闯进我的眼里。但走得匆忙,只看了一眼。深秋的阳光,在那时像某部古装电视剧里深宫午后的安宁,云很高很淡,偶有几瓣花香被不鸣的鸟衔在嘴里,轻声扑翅,从檐边飞过。不知为什么,此后那颜色一直萦绕在目,念念于心。大概是因为不知它到底是什么颜色吧,似粉非粉,似红  相似文献   

15.
抚子 《母婴世界》2014,(3):88-89
茶道在日本是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湯、茶の湯)。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在其《茶之书》书扉页上所说,“‘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茶道,对于日本来说,不仅仅只是坐在一个茶室里喝茶聊天如此简单,他们在喝茶的过程中追求一种人生的顿悟,即“道”。  相似文献   

16.
曾去过云南大理,对那里的白族三道茶感受颇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驰名中外。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  相似文献   

17.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它的茶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的茶道闻名于世 ,但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酷爱喝茶 ,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出了一个“茶仙” ,他叫陆羽。他著有《茶经》三卷 ,论述茶道的根源 ,茶道的方法和茶道器具。在这本书中陆羽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 ,于是被人们尊为“茶仙”。古代卖茶叶的店里都供有陆羽的塑像 ,奉为神来祭祀。其实 ,陆羽是个孤儿 ,他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一天一个叫智积的和尚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 ,就把他抱回寺庙养育 ,这个婴儿就是陆羽。陆羽长大后 ,不愿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选茶、沏茶、品茶无不讲究。其实,课堂教学亦如茶道。数学内容就像茶叶,或重香,或重味,或重形;学生就像水,吸收茶叶之精华。一节满意的数学课堂教学,如同沏茶、泡茶、品茶。沏茶时注意茶叶的选取,泡茶时注意水的比例与温度,品茶时才会韵味无穷,这就是数学满意课堂中的"茶道"。下面我以等比数列为例,结合茶道讲述我对满意课堂的见解。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  相似文献   

19.
茶之香     
它,源于它源于的地方,文明于人类文明的处所。它,不自觉地为人类注入了那一缕新流。它,诠释着茶香的传说。或许,那只是一个偶然,不,那一定是一个偶然。偶然的一天,茶祖偶然地一次上山,偶然地一回采撷,偶然地将它泡入热水中,偶然地闻到那悠然的香味;于是,人们必然注目它,必然小心地闻于它,必然有了舌兴后品于它,结果是必然有了茗香无穷的回味。所以,茶被发掘了。  相似文献   

20.
《茶经》·《茶酒论》与法门寺茶道研究梁贵林《茶经》:茶道之元典。山水赋灵气,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①先祖炎帝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经过食用、药用两个阶段后,到了西汉,对茶叶的利用开始进入第三段,即饮用阶段。在此,可引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