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读过私塾 ,也不了解私塾的内幕。小时听老人们说读私塾成天就是读书背书习文作对 ,而且先生挺严厉 ,背不了书作不好对子就撅起屁股挨板子。后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更觉得私塾可怕可憎。然而 ,看了清代龙启瑞那一份古代儿童课程表后 ,我对私塾的语文教学却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课表内容如下 :每天早起温习读书 ,背诵。上生书时 ,老师讲解毕 ,“命学生复述一遍 ;乃就位念一百遍” ;午后 ,写字 ,温书 ,背 ;晚上练习作对 ,灯下读古诗 ,隔日学写诗 ,逢三、八日作文 ,逢初一、十五作史论诗赋。(见《文汇报》1992年5月…  相似文献   

2.
施永怀教授     
施永怀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幼年时候在村子里读了几年私塾。先生是一个崇拜洋务运动的廪膳秀才,懂得一点“新学”,所以他在私塾中除读“五经”、“四书”外,也读格致和算术。民国元年他从乡下来到武昌,直接考上旧制中学。民国九年从北  相似文献   

3.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就是读,过去的私塾先生就让学生读,反复地读,是大有道理的。今天朗读这种教学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篇文章来说,首先,它是以"情"贯穿始终的:有身世孤苦的悲情,有和祖母恩深似海的亲情,又有对圣主的一片忠情,当然也有两难之情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记得有前辈说,过去读私塾,先生教古文(包括古诗),最习用的方法是吟诵。先生把那古文读得有滋有味,开讲也不过说,好哇,妙哇,或者说这儿好,那儿妙,并不明言他说好的古文好在什么地方,说妙的古文究竟妙在哪里。学生也就叽里哇啦地附和,好畦妙哇弄成一团。私塾先生的不讲明,或许是无须讲,或许是讲不出,这在如今的小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素读"模式,乃是过去私塾先生所惯常采用的文章学习方法。此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无须让学生先行实现对文章内容的精深领悟,而是在私塾教师的带领下,学生随之对文章内容进行诵读,最终将文中的全部文字熟记直到能够出口成章的程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尝试"素读"这一模式,以提升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教学,练语习文。本色语文,此之谓也。儿时读私塾,学生捧书至先生前,先生用朱笔圈点断句,让学生读通读顺。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读读背背。后来,我就读于国民小学,因为只有一位先生,要同时教四个年级,大部分时间也是学生自读自写。学堂里书声琅琅,常吸引路人驻足倾听,所以上学堂也叫读书。无论是读私塾,还是上学堂,总的印象是,先生讲得很少,学生可以不求甚解,但背诵篇目很多。当然,也有讲得多的,那是说书。夜晚,油灯下,说书人登上讲台,一甩手,一拍木,眉飞色舞,娓娓道来,直讲得天花乱坠。故事讲到分岔处,就来个“花开两…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这是毫无疑问的.指导小学生多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先生每教一篇课文,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直到背下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应星(1587年—1661年,如左图),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宋应星自幼灵敏聪颖,数岁就能赋诗,与兄应升同学于私塾,先生令每天早晨读新课  相似文献   

10.
一、怎样看待私塾先生和作者对他的态度? 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童年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并以有关他的事迹来说明寿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和鲁迅对他的尊敬,从而认为鲁迅在文章中对私塾先生是抱肯定态度的;也有人把先生看成是可憎可笑的反面人物。应该怎样看待私塾先生这个形象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文艺性的散文,虽然鲁迅在写私塾先生中有现实生活中寿先生的某些事实依据,但鲁迅并不是给寿镜吾写传记。为了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需要,作者选取了有关寿先生教学生活的某些材料,这样,与实际生活中的寿先生的全貌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分析私塾先生的形象,应以作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宋群 《学语文》2002,(5):18-19
诵读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诵读的好处很多,而且早已被人们了解和认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精读、多读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读书破万  相似文献   

12.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生和“先生”各读了一段书。对这些内容,许多分析文章要么避而不谈,要么简单地认为只是一些繁难的语句,证明了先生的迂腐,私塾教育对学生的戕害。果真这么简单吗?作者说先生让他们读这些古文或古赋中难懂的语句,只是为了介绍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表明当时封建教育的腐朽和无聊,还是大有深意存焉?  相似文献   

13.
重读私塾     
我没有上过私塾,但在不少文学作品中读到过描写私塾先生教书的片段.更在影视剧中见过活灵活现的场面:酸臭迂腐的私塾先生戴着眼镜,正摇头晃脑地在吟诵着《三字经》,而底下的调皮学生正你踹我一脚,我打你一拳,忙得不可开交。私塾先生  相似文献   

14.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朵别致的小花叫“无情对”,其特点是只考虑上下联的平仄和字面相对,并不考虑整句意义上的成双结对。下面两副都是学生写给老师的“无情对”,却又充满着感情,真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一副是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写给他的私塾先生的。据说纪晓岚小时候喜欢养鸟,读私塾时还在后院砖墙里养了一只家雀,谁知被私塾先  相似文献   

15.
学画回忆     
小小 《初中生》2007,(11):41-44
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弄画,同在现在社会里抽鸦片一样,是不敢公开的。我好像是一个土贩或私售灯吸的,同学们好像是上了瘾的鸦片鬼,大家在暗头里作勾当。先生在馆的时候,我们把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等到下午,照例一个大块头来拖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弄画。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陶行知(1891——1946年)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村。自幼家境贫寒,无力上学读书,得到一位私塾先生和外祖父的帮助,才得以在家乡读私塾。后来因他父亲加入了耶稣教会内地会,母亲在教堂当帮工,才进入该教堂所办的崇一学堂就读。在这里他学习了国文、英文、数学、理化、医药常识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回忆     
1944年的夏天,《中兴日报》副刊“十字街头”,发表了署名陈剑吟的《夏天的故事》,陈剑吟是我的原名。这是我童年时的一篇作文。40多年悠悠岁月,往日的星辰,仍在我心头闪烁。那年长沙沦陷,我全家逃难到洞庭湖边的孤儿院,我父亲是孤儿院院长。垸里没有小学,我只好就近去读私塾。私塾没有作文课,只是死读死背,从《三字经》到《古文观止》,懂不懂都念。第一天是先生领着吟诵,第二天得背出来,可是我一站在先生面前就发懵了。是因为先生的桌上横着一块竹板,一碟没放盐的生朝天椒下酒,他说放了盐就不辣了,他一边喝酒一边听我背书,这种情景下往日背…  相似文献   

18.
引号的妙用     
《“私塾先生”》的课后习题第一题就要求学生明确这个引号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引号的作用,可作如下教学设计: 板书“私塾先生”,分别理解“私塾”、“先生”两词的意思后,提问:“请同学们快  相似文献   

19.
葛乃松 《考试周刊》2014,(89):33-33
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中都特别强"读"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徐特立同志从小酷爱读书。因家境贫困,他九岁时才进乡村的私塾,十五岁就被迫停学。他就设法找一些通俗的劝世文、歌本等来读。十六岁后,他又跟着爷爷读医书。到十八岁时,便开始在乡村教私塾,边教边读。白天工作很忙,他就利用晚上常常读到深夜。那时教私塾一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