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颐和园     
正我曾在《集邮博览》上发表过三篇有关颐和园的文章,可颐和园总有说不尽的话题。今天,我再从以颐和园佛香阁和铜牛为主图的《北平风景图银元邮票》上的风景说起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决定将江南的美景搬到北京来,为此,在京城西北建了个大园子,起名"清漪园",以此做寿礼献给皇太后。既然是祝寿就叫万寿山了,坐落在山巅的佛香  相似文献   

2.
热门的春节长假已经过去,想必大家都在快乐和开心忙碌中匆匆度过了新年,或许我们应该让心情平静下来,调整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开始我们一年新的征程。恰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去处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3.
汉斯  赵元 《集邮博览》2008,(6):74-75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颐和园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设计精湛、意境优美,表现丰富,融合了我国南北方多处著名景观的精华,是我国古园林建筑的奇葩,更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宝贵遗产。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两年后改名颐和园。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  相似文献   

4.
《网球天地》2013,(2):16-17
蛇形腕表 诡异的华丽 2013年,中国传统癸巳蛇年。为庆祝这—象征着幸运的蛇年的到来,BVLGARI宝格丽以华美的SERPENTI古董腕表致敬中国传统蛇年,呈现意大利经典的蛇文化,呈现这一拥有超过125年历史的意大利珠宝品牌对“蛇”这一永恒魅力符号的经典演绎。  相似文献   

5.
常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6):115-117
通过对武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进行分析,认为:武术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是导致武术由"博大精深"向"薄小俗浅"方向蜕变的关键因素;失去传统文化内涵的武术教育必将走向"薄小俗浅"的困境;强化武术传承过程中的文化载体作用是消解困境关键;强化武术文化教育功能,是实现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提升武术文化教育地位,是当代武术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何丽红  刘连发 《体育与科学》2011,32(1):98-101,107
中国式摔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与体现,然而随着"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中国式摔跤开始退出全运会赛场,近年来的发展似乎到了"穷途末路"的困境。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于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式摔跤"摔向低谷"的症结所在是:1)非奥运项目与奥运争光战略的确立给中国式摔跤带来了"灭顶之灾";2)学校体育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缺失致使传统项目后继无人;3)同类项目的挤压使中国式摔跤在主流市场的发展空间缩小。认为振兴中国式摔跤的策略在于:1)推动中国式摔跤走进校园使其成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内容;2)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宣传力度和经费投入,探索举国体制与市场相结合的发展之路;3)学习邻国经验使中国式摔跤成为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东西方经济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信息数字时代,更需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文化,摸索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系统化的传承、整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为了实现中国“强国之梦”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章重温武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探索传承武术的“新路”,认为武术套路的原形是克敌制胜的技术,在斗力又斗智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套路形式;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重德轻利与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与崇尚实践、宽容中和与博览众长构成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当前要保持中国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要坚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大潮的需要,不断探索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的新路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是社会存在当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既不以尧存,也不为桀亡。"文化自觉"是人类在文化现象中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它是文化发展的理念和手段。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唯物辩证法等方法阐述了"文化自觉"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辨证关系:(1)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的本源、发展、提供认识的工具、最终目标起到主导作用;(2)"文化自觉"表现出相对独立性及其能动作用。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加速我国社会文化转型,维系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彝族“摔跤”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站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对彝族摔跤这一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动态文化符号进行阐释。认为:在物质文化层面折射出彝族人民对生态环境自然的适应亲和及对体育需求的诉求;在社群文化层面演绎出彝族人民对参与者的包容尊重和观赏者对参与者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在精神文化层面梳理出彝族人民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和民族精神文化精髓的共享。进一步促进彝族摔跤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充分提炼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儒化的功能;充分浓缩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充分培育彝族摔跤具有促进彝族个体涵化的功能;发挥彝族摔跤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并让其均衡发展,以提高彝族人民生活质量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欧洲"文化记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文化记忆"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对传统舞龙文化进行分析,认为传统舞龙运动是"文化记忆"理论的真实存在,其文化传承应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和传承者的精英性等途径进行传承。  相似文献   

12.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长期积淀的文化。而不同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途径不同,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个性。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浸染的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其个性化特征非常明显。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文化碰撞、冲突日益加剧的今天,对民族传统弘扬与继承体育的矛盾更加突出,矛盾冲突主要还是我们自己思想观念转变不够,还存在片面地看体育进步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个性的意识,真正认识自我,从而增强自尊、自强的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你已经选择过健身球课,我们也知道你对这个韧性十足的“大个儿玩具”很熟悉,但是我们不确定的是,你真的充分发挥出它的健身功效了吗?最近十几年,健身球风靡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健身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曾以55位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的女性为对象,  相似文献   

15.
《当代体育》2012,(Z2):70
贝克汉姆的儿子爱踢球,这也许是受到父亲职业熏陶的结果,但令人惊奇的是,小贝的三个儿子里,竟然有一个阿森纳球迷,这实在"有违家族传统"。贝克汉姆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惬意,这不,日前他和妻子维多利亚、女儿哈珀("小七")一起出现在加州布伦特伍德的一块球场,目的是给儿子布鲁克林和罗密欧的足球比赛助威。一家人显得其乐融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9,(3):80-85
茅山"六字诀"是一种独特的以呼吸为主,通过有序的吐故纳新排除体内污浊,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兼治病疗伤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方法。为充分发挥"六字诀"养生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对其起源、发展流变及其养生文化要义进行剖析,认为"六字诀"发轫于南北朝时期的茅山,在流变过程中其内涵与形式不断丰富,运动养生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我命在我、道法自然、外放养气、身心合一、动静相宜"等是其养生文化之要义。  相似文献   

17.
赵晴  邵杰 《体育教学》2012,(10):67-68,2
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发现一个现象,一般以四列横队进行教学时,前排的学生学习很积极,特别是在广播操、武术操等学习上,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能带领后排同学完成动作。而与之相反,站在后排的学生有的因为被站在前排的学生挡住视线,看不清教师的示范,跟着前排学生机械模仿,动作完成的质量有所下降;有的受"后排现象"影响,加上教师关注不够,从而对学习内容持有消极态度,表现在课上,学练不积极;有的是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认为自己做动作不协调、身体素质不够优秀,怕被老师点到示范等原因,主动选择站在后排。那么怎样来关注后排学生的学习呢?  相似文献   

1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秋刚过,重阳又至。在秋天这个思念的季节里,你是否想念你的父母呢?你是否又是那诗中缺失的"一人"呢?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注重孝道,不知道"常回家看看",不够爱父母。这究竟是当代孝道的缺失,还是由于社会进步所导致的误读?暂且抛一个问号,且看本期为您逐步剖析现代人的孝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越发密切。其中体育舞蹈作为一项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运动项目,目前在我国发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我国体育舞蹈与"中国元素"融合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舞蹈的创新性发展。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必要性,结合体育舞蹈融入"中国元素"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体育养生研究中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文化研究的失衡是“斯诺命题”的次级表达,具体表现为技术主义与非人格化倾向日渐凸显,而社会文化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社会文化层面的关注,不仅难以理解传统体育养生在国家与社会、中国与西方国家中的互动问题,而且也不利于从历史维度去认知人、生命与健康的相互关系。有鉴于此,汲取新文化史“注重文化分析与微观研究、关注日常生活和底层民众、强调符号和意义的深度阐释”等方法论启示,为传统体育养生研究的“社会文化向度”探索新路径,以增益传统体育养生“科学与人文”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