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非常可喜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了语文学科的一些常规。虽说教无定法,但教也有定则,有些常规是不能违背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按照语文学科本身内在的教学规律来进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其结果,是很多人母语不能过关,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究其原因,不重视读书当为首要。我听过不少老师的语文课,课堂上的书声实在少得可怜。比如,一位老师教古代诗歌,一上课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之后就是进行分析讲解。再比如,  相似文献   

4.
王礼娟 《成才之路》2012,(12):47-47
一、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教学要重视“两基”教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语文课应当重视识字教学。现在初中均配有一套《写字》教材,笔者认为,写字课要开,而且要纳入语文学科的常规课来上。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课堂板演的时候要注意书写规范,以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变教学理念,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语文学科的地位,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以便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应弄清两个问题:语文课堂教学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应该于些什么。本文主要谈谈后面一个问题。最为贴近现实生活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的现实是单调、呆板、脱离生活,教学的内容要么是极端容易,不需要学习,要么是极端困难,难以学好,这些都制约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干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多元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策略逐渐被引进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但高耗低效仍然是语文学科教与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语文教学必须确立正确的教学观。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语文素养。教师的学识影响教师对文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关系到语文学科的发展和语文教学的大局,其重要性可以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语文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学往往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上忽视对学生的指导,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使得语文教学毫无新意和活力,学生学习味同嚼蜡,教师教学举步维艰,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性渗透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笔者以自己教学的切身体会简单谈谈自己对人文性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异彩纷呈、旁征博引的课堂,还是沉寂有序、条分缕析的课堂,都颇受指责,门外汉叫嚣着“人人都能教语文”,而行家却正困惑于“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反思这些现象,不能不让我们再次回到“语文教什么”和“语文怎样教”这两个根源性的问题上。许多一线老师以及理论工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作了大量探讨,但其回答大都还是比较概括性的,不甚明了。笔者认为,“怎样教”是建立在“教什么”之上的,因而“教什么”是更富有本源性的问题,要弄清这个问题,根本在于理解语文的基本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大家开始认真探讨语文教学法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有些确属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实为奇谈怪论。叶圣陶先生关于 “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人却把它误解了,认为:只有“教”才能达到“不教”,于是在“讲”上大作文章。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必多,因为太荒唐;但具有类似思想倾向的人并不少,因为积习深。“精讲多练”,异口同声。其实,“讲”与“练”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摆?有人认为讲是前提,不讲无法练。果真如此?讲前不能练吗;讲中不能练吗?只能在讲后练吗?“把“教”与“不教”机械地割裂开来,把“讲”与“练”简单地排  相似文献   

11.
叶敬芹 《现代语文》2009,(12):26-27
当前,在职业学校,语文学科处境尴尬。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学习语文的时间不足,有些学校每周两节语文课,很难满足学生学好语文的时间需求。这是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行根本的改革,必须以阅读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构建语文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培育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创新人才培育中的学科优势 ,以教学为主渠道 ,课堂为主阵地 ,辅以必要的学生自学和语文活动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语文教学的创新 ,应贯穿到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一、创新 :从学生自学中抓起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 :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  相似文献   

13.
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效果总不如数、理、化、外等学科那么明显,学生在学完规定的语文课程后,提笔不会写,张口不会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确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但因此而否定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淡化语文的基础地位,我是不能赞成的。本人认为,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之友》2014,(1):16-16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以文选为主要内容,没有严密的结构序列形式,而其他学科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有结构序列形式。在平时学习中,语文学科教什么,怎么教,要因人而异。教者或者阅读者的生活阅历不一样,情感不同,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也就不一样。因此,语文教学中笼统地提倡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未必会见效,甚至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要堂堂出效果,只要一堂课不见效果,就会被简单判定为失败。其实,语文学科中有些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立刻就会明白,而有些知识是要靠学生深入学习,才会感悟到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去倾听文本的各类声音。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园地异常“繁富”,但在“繁富”当中,却也存在着真伪莫辨的现象。针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于“标新立异”、常规教学中违背语文教学基本常识等问题,笔者指出语文学科的“伪教学”这一现象,并初步归纳为以下表现:  相似文献   

16.
徐进 《生活教育》2008,(4):56-57
语文学科的内容丰富优美、形式精巧多姿,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是最合适的。但有些语文教师所教的语文课枯燥乏味、死气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始终是制约语文学科良性发展的最大顽症。形成课堂形式花样繁多,而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屡见不鲜。人们总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一线语文教师,认为相当一邵分语文教师不读书、不钻研、缺少个性,才导致了语文教学还停留在跑马场的层面上,无法用教师的创造性来解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的分析,当然不无道理,但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实际上,语文教学的病根,在于教师没有没有把握好教学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文的电化教学(即语文教学应用电子技术)比许多学科起步晚。五六年前,有些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已相当出色,但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却水平一般,在语文教学界内也没产生多大影响。近两年来,各学科的电化教学无论在观念、技术还是方法上,都迅速发展,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老师所关注的不仅是怎样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而且关注怎样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进语文教学。许多教学实验也取得可喜的成绩。尽管目前全面评价这些实验还为时太早,但可以肯定,语文学科的电化教学完全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取得较大突破。如果条件具备,加大实验力度,那么语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语文教学的成效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本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只有在基本确认"教的是‘语文’"和用符合语文学科规范和特点的方法来教,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相似文献   

20.
《教师博览》2012,(7):F0002-F0002
吕栋在语文学科教学上坚决摒弃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他注重学生“大语文”视野的培养,努力拓宽课程的范畴.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他强调师生课堂地位的平等,提高课堂对话质量;他重视学生审美活动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立的审美判断,养成良好的审美价值观;他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并擅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