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郑愁予  相似文献   

2.
错误     
郑愁予 《课外阅读》2008,(6):M0002-M0002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刘阳推荐)错误@郑愁予~~  相似文献   

3.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是不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郑愁予  相似文献   

4.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高中《语文》第一册)首先,让学生反复吟诵这首诗,当  相似文献   

5.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似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优秀的当代抒情诗,20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把这首诗与北岛和舒婷的诗编入中国当代诗歌单元,2003年这首诗再次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台湾香港各种版本的高中教材也选录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郑愁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早期的诗作多给读者以多愁善感、脸白体瘦的印象。诗风诗质宛如他的名字一样———细笔轻愁、淡烟疏柳。诗之形式杂糅宋词气韵及戴望舒、徐志摩诗歌的况味儿。他流传两岸、脍炙人口的诗歌当属那首著名的《错误》,诗不长,照录如下: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是一首情诗,是浪子追悔检讨自己的不情不…  相似文献   

7.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相似文献   

8.
<正>"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郑愁予的小诗《错误》让我怦然心动。我想到了课堂,那片师生生命成长的沃野,那个容许犯错的地方,正如叶澜教授所言:"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那么,我们又能否在孩子的错误中看到别样的美丽呢?  相似文献   

9.
郑愁予的《错误》,犹如一幕人生短剧。它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著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这样的主题与特色,源于诗人巧妙经营的思妇与过客的对比式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到这首诗我蓦地感到了一种异常清幽的意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忽然想到稼轩的诗句,我这样去揣测诗人是不是有道理我不知道,想到江南,莲花,红颜,青石的街道,达达的马蹄,还有那漂浮在果园上空的淡淡的烟岚……忽然又记起沈从文先生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是没有家…  相似文献   

11.
郑愁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说偶像情结并不是错误,因为每个偶像身上都有值得我们瞩目的闪光点。学习偶像的长处,能够帮助我们成才。并不是所有的潮流都一无是处。有人说,假如老一代艺术家是一颗恒星,那这些新生代充其量是一颗流星,闪亮是刹那间的,过后只是灰烬。姑且相信这种说法,可流星不也有它的耀眼之处吗?至少,  相似文献   

12.
一样的课文,不一样的面孔;一样的篇章,不一样的故事。《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承受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  相似文献   

13.
《错误》系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撰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短诗。该诗纤巧婉转,音节协调,表现了绵延不绝的悠悠情恨。下面笔者就此诗三个方面的特点谈谈看法。一、前后情景的戏剧性诗中女子得知来者不是归人而是过客的“错误”后,一定失望和伤心不已。但是这一切都在不言之中。诗人不言怨恨而怨恨自生,得其力处在最后两行,特别在“美丽的错误”几字。“美丽的错误”是所谓矛盾语:错误而谓之美丽,就常理而言,是矛盾的,自布禄克斯(C.Brooks)标举以矛盾语论诗后,谈艺之士皆能对诗中此类字句,侃侃而析论。不过,仅从矛盾语来欣赏“美丽的错误”,并…  相似文献   

14.
郑愁予是活跃在当代台湾诗坛的—位著名诗人。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便被誉为“现代抒隋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15.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继承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就采用此说。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孤立起来运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逻辑性与形象性共同起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举例略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结合运用。一、理解比喻和象征需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比如,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课中郑愁予的《错误》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两句诗用了比喻的手法,  相似文献   

17.
【《错误》课例回放】1.导入新课。(略)2.美读课文。(略)3.整体感知。……问题1:就标题看,“错误”指什么错误?生1:那个女子以为“我”是她等待的归人,可我只是一个过客。生2:我就是她等待的归人,但我只是经过,并不停留,我玩弄了她的感情。(学生议论纷纷,意见不一。)师:这两种解读各有道理。很多诗往往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解读。……4.重点赏析。师:读诗要读出韵味。刚才我们说过,郑愁予的诗处处流淌着古典的韵味。下面我们结合本诗,仔细体会郑诗的这一特点。我们先看第一节。请问,诗中的“江南”这一意象有何意义?(学生有些困…  相似文献   

18.
好的作品不需要多,一篇便足以独步文坛,占尽风情。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的《错误》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郑愁予是台湾现代诗社的主要诗人,他的诗总体数量不多,但在读者中却流传甚广,其中《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愁予风"能长盛不衰,与这首诗大有关系。此诗入选大陆课本之后,也让大陆学子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颜锟 《文学教育(上)》2011,(16):139-13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轻巧清隽的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第一次朗读这首诗时,我就被其清新轻灵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朗诵之后,我的头脑突然产生了两个疑问:本诗的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中的"打"字是不是动词?如果不是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