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确定学习思路教给读的方法──《再见了,亲人》教学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李智《再见了,亲人》一课,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抒情散文,读来十分感人。课文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话别的情景。它是以志愿军战士向朝鲜人民话别...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与教学建议□皋兰县钱家窑学校陈以礼☆小学语文教学☆☆《再见了,亲人》是现代名家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当时是通讯),它通过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车站告别的场面,抒发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鲜...  相似文献   

3.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是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全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文理清晰,情真意切,是一篇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范文。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在思路上的这一特色,紧扣语序,理清文脉,围绕思路,组织讲读。所谓语序是指语法序列和  相似文献   

4.
抓特点动真情明中心──《再见了,亲人》教学谈深圳市红岭小学肖宏娣《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的是互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本课最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5.
一、板书设计再见了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  相似文献   

6.
片段一: [预设]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品读悟情,反复诵情,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进行到互换角色呼喊“再见了,亲人”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情感发自肺腑。  相似文献   

7.
一、板书设计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  相似文献   

8.
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  相似文献   

9.
吴卫东 《四川教育》2007,(11):38-39
【镜头一】有一位教师在上《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就课题的阅读有这么一个片断:师:咱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我听一听你们的情感怎么样?生:再见了,亲人。师:以后再也见不到了,要有这种情感。(很有情感地示范)再见了,亲人。生:再见了,亲人。  相似文献   

10.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1950年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下面几点。一、注意题目运用倒装句式的作用“再见了,亲人”是志愿军告别朝鲜亲人时说的一句话。那么,课题为什么不说“亲人,再见了”,而要把“再见了”写在前面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11.
于桂花老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了感知、理解文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让我们结合她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做一简要分析。 师:“亲人”,我们一般指哪些人? 生:我们一般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 师:对。这些人和我们都有着血缘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亲人。“再见了,亲人”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2.
沈丽娟 《教书育人》2007,(11):40-4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的“路”是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文章的每一章节,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乃至每个标点,无不都是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的。因此,教学时抓住作者的这个“路”为突破点,循着作者思路总览全局,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之效。在《炮手》一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叶老这一教学理念。现以《炮手》一文为例,阐述我的这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此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研究性阅读”理论,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引导学生以“走近‘抗美援朝’那一个光辉的时刻”为研读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课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战争概况中丰富了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学习主动权是学生在教学中拥有的自主学习知识和自行选择学习的权利,本文结合《再见了,亲人》一文就教学中的学生学习自主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反复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来自三条途径:如文王恒老师上《再见了,亲人》一课。在学生深读课文时,他相机设问.“课文说‘再见了.亲人’.我认为他们不是亲人.你们同意吗?”从而引发学生去读书,紧扣课文词句.捕捉相关信息,结合自己对当时的了解,发表意见,进而深入领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感情。教师的设问一般涵盖面广,思维跨度大,  相似文献   

18.
以前,在解读《再见了,亲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感受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许多,却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怀之情,也忽视了志愿军战士背井离乡,在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流血牺牲,付出的更多的事实。如果学生只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可爱,而忽视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的话,那么《再见了,亲人》的教学就称不上真正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在网上读过一个关于《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设计(原文标注见2003—02—27的《中国教育报》,作者不详),其教学过程大致分五个教学环节:初读课文,交流感受。细读课文,提出问题。读中感悟,释疑解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熟读成诵,交际表演。  相似文献   

20.
《鸬鹚》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读后却给人以美的感染和熏陶.我教这篇课文的做法是: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确定教学思路,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