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军 《现代出版》2004,(4):15-16
在中国出版业整体向市场化、企业化、集团化迈进之时,大学出版何去何从成为出版界和教育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点。在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更加热衷商务、关心市场、追逐利润的时候,大学出版将肩负着越来越重的学术化使命。  相似文献   

2.
王巍 《现代出版》2001,(2):12-14
随着我国加入 WTO日期的临近,对出版业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作为中国出版业的一部分,大学出版社从初创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的出版事业,为教学、科研以及知识的传播积累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我们也该认识到,在基础和定位、体制和特征、职能和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大学出版社同一般社会出版社 (或称商业出版社 )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广大大学出版工作者,要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些差异进行明智的辨析,进而探索大学出版社的运作规律,最终形成中国大学出版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电子出版萌芽于 80年代末,起步于 90年代初,发展在 90年代末。今天,我国的电子出版业,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都初具规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在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由于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对我国电子出版特别是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发挥过骨干的作用。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简要回顾大学出版界对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业和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出版社成为我国电子出版的最早拓荒者  …  相似文献   

4.
适度的规模经济对我国出版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国出版业自提出集约化发展以来,规模经济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业并非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实施的"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评选活动,时至今日,三届评选,已显成效.事实证明,这完全符合出版发展的大方向,是出版界和社会各界的众望所归,坚持下去,必将继续推动出版业健康持续发展,案头之书、传世之作等原创的精品力作必将大批涌现,必将对我国出版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可以说,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评选活动是引导出版业健康发展、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的抓手,是发展出版、繁荣出版、建设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张倩仪 《出版参考》2007,(5X):29-29
香港的出版多年来得益于本地享受的国际视野,并因此能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经济起飞之前,积极参与国际出版界的版权活动。不过,香港由于市场规模小,版权买卖的项目,并不庞大,能够参与的也仅限于大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听一听周围出版同行的谈论话题,总离不开这样几个字:“转制、外资、民营”。的确,2004年整个中国出版业都步入转制快车道。除各家人民出版社保留原来的公益型事业单位的体制外,其他所有出版社都将转型为经营型企业。尽管与其他行业的国企改制被“逼上梁山”不同,如今的出版业还在垄断的庇护下,日子相对过得滋润,但整个出版业已经明显处于一种“前有狼,后有虎”的紧迫感中。  相似文献   

8.
试论转型期的出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出版文化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出版业的变革呼唤着新型出版文化,以适应集团化建设、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和国际性竞争的需要;出版社的改制也迫切需要能够引领出版社发展的新型出版文化,以促使出版社不断提高竞争力,增强凝聚力,提升品牌力;转型期出版家的成长则要求突破不适应时代的旧出版文化的桎梏,迅速以新型出版文化为指引来完成自身社会角色的时代性定位,从而带领员工迎接新时代的风浪.  相似文献   

9.
1978年到2008年,对于中国出版业,尤其是大学出版社意义非凡。30年间从无到有,从孱弱青涩到蓬勃发展,成长为中国出版业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商业现象,这一页值得我们认真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10.
桂方海 《今传媒》2022,30(5):137-140
大学出版社作为党的重要意识形态阵地之一,必须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厘清自身的文化担当与使命,才能更好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承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本文在梳理大学出版社文化担当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及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大学社)的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大学社今后如何发展,究竟向何处去,可以说对此莫衷一是,存在分歧.事实上,只有坚持在学科特色上下工夫,立足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适合本社发展之路,才是大学社尤其是中小型大学社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这次会议主题是"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人的文化使命",从企业的角度,我把它理解成"中国出版企业的发展和出版人个人的文化使命",可能更加实在一点。现在出版社都已经变成企业了,那么,这两个使命就更具体化为企业人的使命和文化人的使命。所谓企业人的使命就是企业要生存、要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正越来越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生产和经营的各行各业,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然,也同样渗透和影响着出版业.出版业不可能也不会逆世界潮流而行,而只能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入国际出版的大循环中.另外,文化多元化日趋突出也为出版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条件.出版国际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韩国,实施出版教育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的出版教育,另一部分是大学以外的教育机构的出版教育.后者又分为出版相关团体的出版教育和出版社的出版教育.这里着重介绍大学的出版教育.韩国实施的大学出版教育,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2年制)短期大学的出版教育,以及(4年制)大学的特殊大学院(即以社会人为对象的大学院)的出版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经历了大众出版、教育出版两大发展高潮,目前正快速步入专业出版时代。当前,专业出版是我国大学出版社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大学出版社在专业出版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如何用好这些学术资源以服务于经济与社会,是大学出版社取得发展的关键所在。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学术文化的出版高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上海出版界以"国际性大都市与上海出版"为题进行专题研讨,其主题是,在上海大都市文化格局中如何提升上海出版的地位和实力.这一话题颇具现代性和普遍性,也有助于对当下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思考,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17.
柳斌杰署长发表在《大学出版》2007年第4期的文章《只有高起点 才能大发展》以宏观的视角,在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大学出版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历史、现状、出版环境、发展模式等做了深入探讨,切中肯綮,启人深思。文中在论述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目标时,特别提到我国大学出版社应该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模式,为促进学术发展、实现学术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以为,对于中国大学出版社而言,回归和倚重学术出版,通过学术出版树立大学出版品牌,发展和壮大自己,是中国大学出版人必须重视和深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孟超 《现代出版》2005,(1):47-49
当前在出版业界,大学出版社的活动日益活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版权贸易方面,大学出版社的引进理念、出版原则等一直为业界人士所认同。本通过对大学出版社版权贸易的特点进行分析,解析大学出版社版权贸易兴盛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业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浩繁的系统工程,是挑战也是机遇,专业大学出版社要把握机遇,寻找两者的融合点,促进两者互动互融,让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两种出版业形态更好地为出版业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经济和大学出版业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经济”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交融,使得经济得以知识化、文化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重视创新、重视发展是这个时代的特点。由于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地向知识、文化、艺术回归,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产生。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能引导企业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有规律办事,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整体利益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作为承载着厚重文化内涵的大学出版业正好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