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美国宪法,全部立法权属于国会,而国会是由不同党派、势力集团和地区代表组成的。因此,美国国内政治的各种因素都会在国会斗争中体现出来,受到国内政治深刻影响的美国外交政策也势必为国会斗争所左右。本文试图以1939年前后美国国会修改中立法的过程为例,来分析国会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堕胎问题是当代美国最为敏感的话题,关于此问题的分歧造成了社会的极端分裂。堕胎争论的激化,日渐渗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特别是政治生活。国会政治是堕胎争论所影响的美国政治生活的焦点和中心。本文通过对1973年以后国会中与堕胎问题相关政治斗争的回顾与分析,得出结论:在美国政治活动中,国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政治斗争被堕胎争论所主导和影响,堕胎问题也成为国会政治斗争的工具。堕胎争论使得与其相关的国会政治斗争变得对立、广泛而多变。国会也因为自身的结构组成使以堕胎争论为中心的政治活动愈渐复杂,而美国政体中的其他部门和社会团体也与国会的这场政治斗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国会在外交上享有一定的权力,它通过各种途径对美国的外交决策产生影响。在美国的对华决策上,国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宪政体制中总统与国会在外交决策上的分权是美国国会对华决策的法律渊源;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是国会对华决策的变量;意识形态是美国国会对华决策的内在情结;利益集团是美国国会对华决策的外在压力。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进步运动的盛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全国规模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与思潮--进步运动.其间,在世界舞台上,则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进步运动与一战的密切关系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1914年8月一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为进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暂缓了美国政治中保守主义的回潮.随着1917年4月美国介入一战,进步运动中的许多变革目标得以实现,进步运动盛极一时.然而,美国的参战是打着进步运动的旗号进行的,随着战争的结束与战争消极后果的凸显,作为美国参战消极后果的替罪羊的进步运动也盛极而衰,并淡出美国的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的主要功能是立法,但冷战后国会插手政府外交政策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美关系曲折的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会与政府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表面上给人留下府会对立、分裂的印象,实际上却有利于美国外交利益的更好实现,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6.
进步主义运动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西的改革运动。它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政治变动,社会抗议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农民运动和平民党运动。黑幕揭发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促使了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进步主义运动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它是资本主义在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政治变动,社会抗议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农民运动和平民党运动、黑幕揭发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促进了进步主义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改革运动,它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中国史学界对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4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为视角,对国内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状况做一个初步的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行政变革的内容。分析了其行政变革特点:社会各阶层合力推动行政变革;行政变革的方式整体上比较理性有序;行政变革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行政变革是对基本宪政框架的调整和完善。最后强调美国进步主义行政变革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以有益启发或借鉴,但中美两国国情有根本性的差别,必须批判性的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兴起了一场复杂多样的全方位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进步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以赫伯特·克罗利为首的改革派(或进步派)对美国古典自由主义宪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重建.他认为,开国先辈们确立的宪政所采用的保持和重新调整平衡的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主张增强行政部门的权力,协调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紧张关系,支持司法审查.换言之,他主张通过将个人主义的自由与民主观念改造为进步主义的民主与自由观念,在不根本触动美国宪政框架的前提下,实现对美国宪政的改造以适应变化了的美国经济与社会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