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医药膳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隐药于食”,既是美食又是中药,故具有药食同源、四性五味、三因制宜、呈现多样等中医药特点.中医药膳文化对外传播虽有着历史悠久、顺应时代需求、更易接纳等优势,但存在文化差异大,认可度不高,传播力度不大等问题,需要借力教学、科研、现代信息技术,以“中医药膳+”的形式,官民合力,顶层设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中医药膳文化的对外传播,让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走向世界,进而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黄冈市近年来在中医药康养、健康旅游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以李时珍、万密斋为代表的黄冈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本文基于药食同源思想,研究药食同源背景下黄冈市中医药产业现状,发现黄冈市药食同源中医药材品种丰富,历史起源早,但对药食同源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药食同源物质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通过对黄冈市药膳健康产业发展相关情况梳理,在药食同源理论研究、药膳文化传承发展、药膳菜品开发、药膳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为黄冈市药膳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客家地区山清水秀,生态优美,而且有非常丰富的药草、药膳资源,千百年来,客家人一直注重"寓医于食",在传统"辩证论治"和养生理论指导下,将客家地区常见中草药及"药食同源"食物相配伍,制成色、香、味、形、养俱佳的传统客家菜肴,在大饱口福之际,又可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珍贵的客家养生理念犹如"遗珠"一般散落民间,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性专门研究,以推广弘扬客家养生药文化精髓.简要概要了客家养生药膳理论及衍变历史,并重点就客家民间数例常见疾病预防调理药膳方,从药膳药食性味、功能、客家特点等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不死之药     
《历史学习》2006,(7):96-96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谒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也。[编按]  相似文献   

5.
保健医疗食品,是食物中加入适当的中药及具有相应辅助医疗疾病的食物,加工制作而成具有保健性质的食品,我们称之为“药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些精辟的语言说明了食物即是药物,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这一养生之道。食物疗法可防范药物疗法的副作用,当患有某些疾病时,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食品,有辅助药物医病的疗效。下面将有关疾病与食物做一分类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高危病,目前临床治疗上所存在的病程长,疗效不稳定,死亡率高,以及盲目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副作用,始终未能解决。为此,根据“药食同源”理论,特制备一种饮料型药物,即“药膳 KT”佐治小儿急性肺炎。以期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之目的。自1989年4月至1990年6月,我们与大连市儿童医院合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药学渊远流长、久负盛名。而依据阴阳五行之术,集中医、中药学原理和中国膳食学为一体的中国药膳,更堪称中国一绝。人类的祖先在寻找尝试野生食物中,发现了一些动、植物不但可充饥,而且具有药用功效。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雏形,还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真正的药膳只能出现于人类已经有丰富的药物知识和积累了烹饪经验之后的文明时代。唐宋以后,中国药膳不但在理论上得以系统发展,在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明代在药膳的烹调和制作方面更有很多发…  相似文献   

8.
刘汉超 《考试》2004,(10):38-41
1.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在医学上,对于癌症病人通常采用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物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控制病人病情恶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隆中对》,“箪食壶浆”之“食”没有注音,可见应读shi,而大学教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选《左传·宣公二年》,“箪食与肉”之“食”注音却是si。同是“箪食”读音却不一致,令人疑惑不解,这就需要进行一番考辨了。  相似文献   

10.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简介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于:向,介词。荆王:楚王。谒者:禀告的人。谒(yè)禀告或谒见。操:拿着。以:而,连词。中射之士:担任警卫的弓箭手。说(shuì):劝说。故:所以。是:代词,这。是……也:判断句式。明:表明,表示。乃:于是。点睛之笔1.是臣无罪,而…  相似文献   

11.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释疑蒋南华《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这是我国早期的一次日食月记载。诗中所记“十月”日月交会,即月朔之后,辛卯这天又发生了“月为日所食”的现象。这种日食月现象,从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来说,它只发...  相似文献   

12.
食生姜     
生姜药食兼用。我多年来每天坚持吃生姜,如今年近八十,身体硬朗。曾三次被评为天津市“老年健康之星”。  相似文献   

13.
“晏食”和“晏朝(zhāo)”是古汉语中两个表示时段的时间名词。对于这两个词,《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的解释是值得商榷的。“晏食”的书证来自《淮南子》,而《淮南子》中的“晏食”指的是“食时(辰时)”过后未至“隅中(巳时)”这一时段。其时太阳刚运行到东南方向,约在今上午9点左右。“晏朝”指的是过了“朝时”之“正中”,将至“食时”的这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成语“素丝良马”出自《诗经·干旄》:“子子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这首诗是赞美卫文公群臣乐于招贤纳士。旄,同“牦”,即牦牛。干旄,以牦牛尾饰旗杆,竖于车后,以壮威仪。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美誉,为药食两用食物。  相似文献   

15.
描述上古之人的吃喝,常用成语“茹毛饮血”。有一成语词典解释说:“古人猎到禽兽,连毛带皮地生吃其肉,吮饮其血。”这就不禁想到看电视“动物世界”中狮虎捕食猎物的场景。而我们的“古人”连兽毛都吃,以血止渴,莫非比野兽还要“原始”?这个成语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孔颖达疏曰:“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食其毛,以助饱也。”这里说明初民还是“毛”、肉分而食之的。其实“若不能饱”,再去捕猎是了,何至于啮食羽毛、兽毛?因此这里所谓之“毛”,究竟何所指,值得考…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膳食为养命之宝,药膳则为宝中之宝,是炎黄文化流传至今的珍品,在我国,自古医食同源,药膳同功。什么是药膳呢?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相配合,经过烹调而成的既具有营养作用。又有防病治病,健体防衰美容作用的美味可口的佳肴,其品种繁多,常见的除药粥外。包括糕、面、蒸菜、膏、炒菜,羹、点心、茶、酒等。·药糕:如用米粉、麦粉、豆粉等加伏苓、山药、芡实,莲米等中药做成块状食品,以养元气,健脾胃为主,松软可口,易于消化,很适合孩子口味。·汤膳:用药物与食物炖煮而制成的汤。象《金匮》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千金方》中的阿菜汤(草果、良姜、羊肉)都是有名的补中益气汤膳。  相似文献   

17.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所著的《千金方》中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且与食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胃癌的发生发展、病机、性状、体征在每个阶段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红楼梦》中的“肮脏”、《诗经》中的“食贫”、“成语”颠扑不破”这三个词的一般释义提出质疑,认为“肮脏”是“污染”义,“食贫”是“受穷”义,“颠扑不破”是“掉不破,跌不坏”之义。  相似文献   

19.
药品和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印有:卫药准字卫药健字、卫食字等标识代表什么意思?所谓“药准字”、“卫食字”、“药健字”等等的标识,就是人们常说的生产批号。其意思就是告诉人们该产品已经通过审批和注册了。眼下通过广告宣传防病治病的产品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卫准字号,...  相似文献   

20.
西南少数民族的小吃如同西南地区的“山地文化”一样带有厚重的民族与地方色彩。从少数民族之食的鲜明个性、粉食的突出地位、节庆与祭祀之食的厚重色彩、饭粥之食的传统特点、茶食的民族特色、“三味”的地方风格、“二性”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论证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