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骞凿空西域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并进入中亚、南亚、西亚最终进入欧洲的道路。从此以后,贯穿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开通,成为两千多年来东西方贸易、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官方的记载中,中国和印度之间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也逐步有了交流和交往,并对彼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从中印丝绸之路开通的视角,对张骞凿空西域事件的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丝绸古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路线,古代中印之间的交通路线是丝绸古道的组成部分,其开通与张骞渊源甚深.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积极探索和域外大国交流合作的道路,凿空西域开通丝路,带回了域外国家的信息,开拓了视野,完成了对途经西域到达印度的西北丝绸之路探索.由于在西域细心的考察,他发现民间蜀地和印度的贸易往来,推断出存在一条在蜀地经西南夷通往印度的道路,为此他提出了寻找西南夷通往印度道路的建议并被采纳,遣使探索为未来官方正式开通西南丝绸之路创造了条件.在开拓中印交通路线的过程中,张骞作为开拓者,历尽艰险允文允武完成了任务,最终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3.
姚莹是桐城派重要作家。《康辅纪行》是其出使西域所作,沿途所记涉及范围甚广,其中不乏精彩生动的景物描写、独道深刻的历史思考、洞悉本质的现实观察,语言质朴、精炼、传神,在清代笔记体游记散文中尤显独特,它对桐城派文学研究和所处时代的历史探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大夏是明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抚平内乱、治理黄河、整顿军队等方面有着显著政绩,50余年的仕宦经历和执政方法多从其奏疏、散文内容中可见。从政治、结构、艺术三方面对刘大夏的散文创作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作品承载了他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清晰的逻辑顺序和严密的论证为特点。刘大夏对语言的精炼运用和形式的设计,使他的散文在明代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诸侯割据、区域性政权叠起、战乱频仍的地区。赫连勃勃是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雄踞一时的风云人物 ,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凭借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割据性统治王国 ,统万城则是体现大夏政权辉煌历史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陈式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弹性运动的特点,身肢放长以及身肢放长的生理作用,八门劲别与弹性的掤劲,并指出在练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延续,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它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有别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边疆开辟了一条始于四川成都,贯穿云南东西方向,通往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蜀身毒道"。学者习惯上把云南、缅甸境内的这段通道称之为"滇缅商路"。内地商人循此商路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进行商品贸易往来,一方面,他们输出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购买缅甸的棉花、印度洋的"海货",互通有无,活跃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去了中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爱岗敬业、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滇缅商路不仅是一条繁荣滇缅贸易市场不可或缺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之路,还是一条吸纳东南亚、南亚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路,具有承载物质流动和文化传播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
隋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文帝时西域与中原王朝的依属关系并未中断。炀帝即位后,开始采取各种措施经营西域,使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西域诸国的“方物”大量传入中原,西域乐舞、绘画艺术在中原广为传播;同时,中原的华夏文化亦对西域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为唐代前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井上靖的"西域小说"用苍凉、浓重的的笔墨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把中国的西域历史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篇小说《异域人》虽然只有几千字,但是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包含着井上靖的西域梦想和西域情结,一方面体现出井上靖对西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井上靖对班超的崇敬之情,把作者的孤独和班超的孤独融为一体,在班超的故事中实现自己的西域梦想。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亲、屯田活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汉语学习、语言借用、民汉翻译等方面,梳理出汉语言文字在西域传播使用的脉络;接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官方地位却一直保持不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卓有成效,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不断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路"第一次提出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此时的"中国道路"是指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革命方式,毛泽东是这条革命的"中国道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就,"中国道路"的呼声再次出现,此时的"中国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是这条建设"中国道路"的奠基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留给世界最宝贵的经验是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坚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自己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冯嫽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杰出的女外交家。《汉书·西域传》中对冯燎有着较为详细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杰出的女性为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团结、和好以及西域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做出的积极的贡献。她的政治才能、外交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在汉朝开拓西域疆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重建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或思潮,有着深厚的历史的理论渊源,只是随着时代背景不同而导致"第三条道路"所产生的背景、内容不同.本文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产生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等方面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住宅小区道路照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小区道路照明设计,应选择合适的灯型灯具,适当的路灯布置方式和灯距选择,以及正 确的控制和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陕西,南接四川、青海,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装古人民共和国交界,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境内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裕固、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民族.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距今三千年前,周朝的祖先在陇东的泾河和中部渭河流域,创造了我国最早的农业,成为黄河流域灿烂文化历史的开端.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唐玄装西去印度取经,却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省内密布着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有成千上万的古墓群,西有中外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  相似文献   

17.
北魏前期,在西北继承历代王朝传统战略,放眼于对西域的经营,并且将此战略与进攻河西走廊的部署与减轻蠕蠕边患的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强化与西域诸国的贡使往来,使北魏与西域诸国的关系得到诸国的承认,从而客观上形成政治、军事合围河西北凉政权的目的;二是对处于丝路中段除西域诸国之外的其他民族的蠕蠕、吐谷浑、高车、(口厌)哒等势力起到强有力的制约,以减轻西北边患的压力。北魏实施武力经营西域.把西北战略推到了顶峰,表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方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唐代狐狸精故事、传说的特点及其与西域胡人的关系,认为唐代狐狸精迷信之盛行,是以曲折的方式反映出唐朝与西域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西域胡人与汉民族相互交往、互通婚姻、互相融合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当今西方国家“第三条道路”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行剖析,认为“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新生代”领导人的鼓吹是“第三条道路”兴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到达地为今天的波斯湾沿岸,由于大海阻隔,未能完成使命。本文对学术界有关甘英出使大秦中途而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甘英返回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史书中记载的"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是阻止甘英渡海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