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剧《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以及电影《塞上风云》、《万家灯火》的作者阳翰笙同志,有个笔写叫华汉,熟悉和了解阳翰笙同志生平的人,都知道他原名为欧阳继修,后来改名为欧阳翰笙,而且阳翰笙同志的子女,现仍然以“欧阳”为姓。那么,欧阳翰笙怎么就成了“阳翰笙”了呢?象他那样开始用复姓,以后变成单姓的现象,在中国的姓氏变迁中,是否还有着什么深层的文化、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说明:为了使读者对阳翰笙在抗战时期(特别是重庆时期)的活动有更系统更具体的了解,我辑录了这个《纪实》。辑录的主要根据是:阳翰笙本人写的《阳翰笙日记选》及其有关答问录和张大明编的《阳翰笙年表》,并参阅《国统区抗战文艺运动大事记》、  相似文献   

3.
作家进行创作,除了使用通用语(普通话)之外,还要使用加工提炼过的方言进行创作,以求语言文字的生动活泼、简明质朴、通俗隽水,以表现地方色彩、时代风貌和独特风格.文学作品的地方色彩,既可以通过语言描绘的人物、事件、环境来体现,又可以通过方言词语、句子来体现,尤其通过方言来体现地方色彩更为直接形象、具体生动.阳翰笙同志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他十分重视方言的运用,总是将方言与普通话融为一体,力求用得朴实、简明、通俗、生动.《阳翰笙电影剧本选集》收入的作者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剧作五部,作品在熟练运用普通话的基础上,巧用、慎用了方言,收到了银好的表达效果,也体现了作者质朴、通俗、明快、平实的语言风格.阳翰笙电影剧本中方言的运用,试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简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阳翰笙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作家,他们既是职业革命家,又是文坛健将,阳翰笙就是这么一位。南昌起义失败后,阳翰笙从炮火连天的战场步入文坛,在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二年间,他前后创作了《马林英》、《趸船上的一夜》、《马桶间》、《最后的一天》等短篇小说十三篇,创作了《女囚》、《两个女性》、《义勇军》、《地泉》(由  相似文献   

5.
论《草莽英雄》的构思和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文学史上,有些作家的处女作便是代表作,其后创作日渐衰退,而有的作家则随着其创作年代的延长,技艺日渐精湛,阳翰笙的创作便是属于后一种情况。从1928年发表小说《马林英》开始至1942年写出五幕历史剧《草莽英雄》(以下简称《草》剧)可以看出阳翰笙创作逐渐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来的阳翰笙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三十年代对《地泉》的批评 ;三四十年代对电影和戏剧的批评 ;六十年代对戏剧和电影的批评 ;新时期阳翰笙研究的拓展。阳翰笙研究逐渐从零散走向整合 ,从单一走向多侧面 ,随着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更新 ,研究视野的扩大 ,阳翰笙研究将会出现新的面貌。因此现在的阳翰笙研究还仅仅是开始 ,而非结束  相似文献   

7.
情深似海动人寰——读《阳翰笙诗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著名革命老作家、中国现代文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的阳翰笙同志,从事文艺工作已经64个年头了。几十年来,他已创作出版了700多万字的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评论、杂文、散文、日记等各种体裁,但诗歌一直是个空缺。如今,《阳翰笙诗稿》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这不仅填补了他创作体裁的空白,也给广大读者,特别是阳翰笙研究者带来了喜讯。  相似文献   

8.
客:读了您对王希杰教授两部修辞专著和一篇论文的批评,我感到您和王希杰之间大概积怨很深,不知道这是不是“以小人之心——?” 谭:您错了。我和王希杰一无宿怨,二无新仇,三无利害冲突,河水用不着犯井水。真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撇开个人恩怨,“无社会背景”,实事求是。茅盾和阳翰笙是好友,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时,想请茅盾写“序”。茅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笑了笑,仍然是恳切地要茅盾作“序”。茅盾只得写了《<地泉>读后感》。文中写道:《地泉》描写人物运用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语言也是标语口号的。因此,《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不久,新版《地泉》出版,茅盾的“序”一字不漏地印在上面。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真正的学术批评。当然,阳翰笙的雅量也是令人钦敬的。  相似文献   

9.
电影《北国江南》(阳翰笙編剧,沈浮导演)最近上映后,引起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評論。这是一場具有原則性的討論。《人民日报》在編者按中指出:討論中接触到的問題,不仅是《北国江南》影  相似文献   

10.
论《地泉》     
阳翰笙的《地泉》是“普罗文学”的代表作 ,是一部带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而艺术上却显粗糙的作品。《地泉》批评在现代文学史上功不可没 ,但也有偏颇之处。《地泉》不是一部“革命的浪漫谛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沫若和阳翰笙为川籍重要剧作家。论文选取二人于抗战时分别创作的“战国史剧”代表作《屈原》,和“天国史剧”代表作《天国春秋》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人的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历史观、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北国江南》是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调整的产物 ,随后成了政治祭坛上的牺牲品。在《北国江南》中 ,阳翰笙一方面试图保持主流文化的纯正性 ,另一方面他又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北国江南》的批判是促成文艺朝着“文革”时期那种依附于阴谋政治的“符码文学”转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正> 阳翰笙同志是文艺创作的多面手。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他长期在国统区从事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除编写了许多小说、电影、杂文、诗歌、评论文章外,还以戏剧为武器,创作了《前夜》、《李秀成之死》、《塞上风云》、《天国春秋》、《草莽英雄》、《两面人》等话剧,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之中。今天,在庆祝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剧作家、文学家、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阳翰笙同志,为回答青年作家的问题而撰写的《编剧杂谈》,原载于《电影·戏剧》第一卷第三期(1986年12月10日);一九八二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阳翰笙剧作集》(下卷)又予以转载。时隔半个世纪了,无论从戏剧  相似文献   

15.
高中是什么     
高中是什么? 语文老师说,高中就是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高一是初中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高二开始文理科《转换》;到了高三,初三经历过的“题海战术”就会《复兴》;噢,还有一篇难写的“读后感”——高考。历史老师说,高中需要进行一次大革命。没有高一为革命创造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飘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洪深:《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桥》。阳翰笙:《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相似文献   

17.
<正> 阳翰笙同志的文艺理论批评文章,比起他的戏剧电影小说来,数量不算多,重要性也不如前三者,但是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研究阳翰笙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向这个侧面透视,我们可以发现阳翰笙文艺理论批评的三个特点:从文艺思想史的角度看,阳翰笙的文艺理论批评集中地反映了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  相似文献   

18.
阳翰笙十分重视方言运用,将方言与普通话融为一体,用于状物叙事、刻画人物个性、表达人物感情,因而增添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作者质朴、明快、平实的语言特色与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一)阳翰笙解放后出书目录1、阳翰笙剧作选 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李秀成之死 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3、三人行 1964年中国戏剧出版社4、北国江南 1964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1935年春,田汉与阳翰笙被捕入狱,后来,是谁保释的呢?其说有三:一、1976年香港的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卷第二十四章说:“田汉1935年2月被捕,7月被张道藩保释之后,即参加国民党的戏剧工作。”(香港昭明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