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略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制度创新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有了自主的经营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增长,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产权的残缺不利于农地市场化经营,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阻碍了广大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创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两权分离以及由此形成产权上的双重残缺。这对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改良土地等都是不利的。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固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双层所有权意在对农地所有权进行田底和田面两个层次的分割,在分割所有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民一种完整的农地产权,以此突破中国农地制度在所有权改革上的瓶颈。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国农地流转,发展土地市场和农地规模经营以及推进中国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通过以农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业改革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文章着重对日本的农地制度改革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其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农地制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改革现有的农地产权结构,建立稳定、清晰、完整的农地产权制度;同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4.
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绩效与对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突破、全面探索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改革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了延安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但农地制度、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等的改革严重滞后。因此,今后还应通过采取在农地制度创新上做章,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乡镇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小城镇。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公务员化制度,适度扩大县、乡、村规模等对策,不断深化延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要判断中国农地制度改革方向,必须厘清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可被理解为组成农地权利束的各项权能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化组合: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拥有了完整的农地权利束;农业集体化造成了农民的农地产权不完整;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确立将完整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再次让渡给了农民;“三权分置”改革仍是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农地权利束为指向的。中国农地产权权能分化组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实践证明,国家或集体每次将某项权能赋予农民时,农业生产活力就会得到释放;每一次收回某项权能时,农业生产活力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可被提炼为: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进农民的农地产权向权利束完整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尤其是现行的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逐渐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针对农地使用制度的完善,经济学家提出了农地租赁制度的改革方案。本文在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从法律角度和对农地租赁制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我国即将出台的《物权法》中引入农地租赁权的概念,以期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要,进行了一系列农地制度重大改革和创新。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刺,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带来了建国初期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从互助组逐步发展成立初级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人民公社制度对农村经济产生了严重破坏。家庭承包责任制重新确立了家庭自主经营的基础地位,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固有的农民土地产权残缺现象,导致农业生产在经历短期快速增长之后逐渐放缓。建立现代农地产权制度的关键是确权和完善土地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农地制度的缺陷引发了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农地制度创新的探索,而农业士地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解决农村许多问题的前提。笔者在总结评述各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问题的陋见。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农地经营管理和农地制度创新等角度,论述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并从土地的概念、属性、特点等方面阐明农地流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近期和长期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指出近期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的扩大,不仅要受有限土地资源的约束,而且有可能与我国近期发展农业的基本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农业微观基础创新,建立农地合理流转机制,推进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在实践中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现行土地制度下农业职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细化"和富裕农民选择离开农业的趋势,是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陷入困境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原因.合理的农地产权和流转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当前,加快破除土地制度,促使农业生产向资本和技术集约方面转变,培育富裕而自信的现代农民阶层,是农业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都应该为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是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我国粮食安全所处的国内外背景较为复杂,使得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体现就是更大程度的、不寻常的全球变暖,这将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依据这些年的发展实践,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灾害性气候的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负面为主。必须适应气候变化,主动应对气候变化,切实保护耕地,转变粮食生产模式,适时改变粮食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近十年绵阳市耕地面积的数据,对此期间的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动进行阐述;通过计算1960~2010年绵阳市的耕地增减率,利用SPSS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绵阳市经济发展,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的下降呈现负相关关系.对影响绵阳市农业产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说明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农业产值的提升较之耕地面积的波动有更大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开始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从非国有经济的增量发展、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以及外贸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展开的制度创新和制度转型过程。当前,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认识上一阶段改革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确定下一步改革的取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淮安市环境资源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独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其基本对策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三元种植业结构与粮食节约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强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使用,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四次较大规模的调整,2015年1月又启动了“三块地”(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的试点改革。本文梳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问题,总结辽宁海城自2014年获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改革试点成果,并借鉴辽宁海城在农村土地改革试点中的深入实践、大胆创新和统筹推进的经验,有助于乡村振兴盘活和优化配置农地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农民生活走向美好富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已经上升为重大战略问题,粮食安全的重点正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逐步转化.本文通过将农用地产能作为评价因素选入基本农田适宜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研究产能核算成果在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实证显示,港闸区农用地产能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与基本农田适宜程度布局大体一致,说明产能核算成果对于优化基本农田空间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庭农场加各种专业化服务公司的形式,将是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经营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较佳选择和发展趋势。我们应从多方面为之创造条件,即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步代,必须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必须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民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贡献了大量资金、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但是其相对所得日益被侵蚀。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不能让农民充分享受"国民待遇"。制度归因的探究结果显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核心制度加剧农民"干多得少"窘境,农业治理结构落后、土地和劳动投入制度约束扭曲以及农民产出分享机制保障力量孱弱阻滞农民收入增长,低效率的制度结构让农民在"温饱陷阱"周围徘徊。"干多得少"的贡献分享机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其危害性溢出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矫正"干多得少"的制度缺失,在核心制度上让农民重新融于经济增长体系中,清除配套制度障碍,才能使农民平等分享中国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过于僵化 ,由此对农业产生了很强的制约性。发展农业经济首要的是改革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要注重三个方面 :农业经济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业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