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菊 《教育导刊》2006,(6):49-50
幼小衔接问题由来以久,一直是幼教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也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幼小衔接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入小学后的学习。所以,幼儿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经调查,幼儿在入小学后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学习习惯方面: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能很好地做好作业的复习检查工作,作业质量差。(2)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学习的兴趣不浓;缺乏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上课时机械倾听被动接受的多,积极思考善于探索的少。(3)与人交往方面:内向的孩子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外向的孩子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常…  相似文献   

2.
<正>中班年龄的幼儿形成了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而交往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间往往出现不会合作交往,或合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3.
不少家长很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教他们念古诗、识字;入园后教写字,做算术题等,而忽略了教给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忽视了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的培养。 我们认为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教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及周围的人进行交往,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  相似文献   

4.
从上面的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之间的交往并不简单,其间至少涉及了三个主要的因素:(1)孩子的特性;(2)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包括成人的交往榜样与对孩子的交往鼓励);(3)周围的环境。如果孩子天性乐群,您又在生活里注意了孩子交往经验与技巧的培育,周围又有适宜的交往环境,那么您的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即使年龄还比较小,但也具备了良好的交往潜质。好,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测验吧!看看在孩子与同伴交往中,您为他做了什么,孩子自己又有着怎样的基础。但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测验并非严格的孩子交往测验,只是一次增进我们自我了解与了解孩子的思考,是一次初步的交往评估。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幼儿认知社会、拓展能力的有效途经之一,是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可是,在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邻里之间很少往来的大环境中,没有玩伴、不会与他人相处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就成了家长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研究表明,一个孩子是否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看孩子是否有同伴,是否可以与同伴友好相处;二是看孩子是否学会与同伴共同分享;三是看孩子是否会解决与同伴间的冲突;四是看孩子是否可以离开父母与其他成人在一起;五是看孩子是否会和成年人交往。如果孩子在以上几方面有令人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留守儿童是务工大军的最大牵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在监护模式、成长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将给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解决或缓解我国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问题,对维护社会安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姚冬萍 《考试周刊》2011,(5):224-225
沟通和交往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对于智障学生而言,沟通和交往能力更是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要紧密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程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移植生活,构建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校园环境;融入生活,实现智障学生交往的生命价值。坚持给智障学生创造正常的生活化课程环境,从小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习惯,是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的重要条件,也为他们今后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现代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不良所引起的负面心理反应;2.性心理及早恋问题;3.学习困难与应考焦虑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考入寄宿制中学的初一、高一年级新生由于脱离家庭,离开父母来校寄宿独立学习和生活,因而入学初的一、二个月内,一些学生由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3岁左右的孩子往往自我中心明显,尤其是新入园不久的小班孩子,经常会表现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技能,往往容易在同伴面前"野蛮霸道",生活游戏中也时不时就发生争抢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时机智地引导和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面对孩子的"野蛮"行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际工作中,班里经常会有几个同伴交往存在问题的幼儿。他们往往参与活动不积极,甚至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杨杨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二、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案例描述镜头一:新小班开学第一天,他哭得撕心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益阳初中英语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适应新课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参与课改的意识不强;专业准备尚不充分;认识与行动不尽一致;教学研究能力较低。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或胜任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高新课程研制的质量;2.引导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3.改善新课程实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不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个别指导学习与开放式学习相结合;2.适当的任务难度与动机激发相结合;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从很多方面了解到你们对于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担心,由此引起的与孩子的冲突,以及为此感到的烦恼。先让我们来看看异性交往在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将来孩子不可能生活在只有同性的环境中,我们也不希望他是一个不会人际交流的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天生什么都会,与异性相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锻炼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挫折和不幸遭遇的磨炼。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在智力方面。男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外语教育的形式逐渐的将中心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身上,方法上,也不再是课堂传授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的关心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技能的学习模式。其中,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2)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3)叙述了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就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起到实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很多父母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表现出的不适应现象而苦恼,有人请教专家,有人在家积极对孩子进行小学各项教育的“强调补课”,而更多的家长则表现出了迷茫和困惑。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幼儿入学后不适应现象及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入学后的幼儿缺乏适应小学生活的各种能力和心理品质,即能力准备不足问题。不适应现象集中在以下几点:(1)课堂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2)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3)社会适应性较差,缺乏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相应能力,比如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独立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主动性及与人交往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分享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每个人将来都要走入社会,无论是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与人交往,与人交往中就会有分享存在,小的方面说合不合群的问题,大的方面说能不能在一个单位工作的问题,让家长从真正意义上明白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对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孩子来说,和别人分享确实非常困难,但只要我们家园积极配合,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还是可以学会与人分享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阵地。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强调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倡导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在对一所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后发现,在学生身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习优秀,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有很强的优越感;2.不习惯于服从,重视个人的权利,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3.缺乏远大的理想,责任感不强,心理较脆弱,相当一部分人不知为谁学习;4.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拖拉,公共道德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2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