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忧患意识它是以忘我为特征的,带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忧国忧民的精神。本文着重从分析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谈谈大学生增强忧患意识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其理论创新在于不仅提出了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新标准,而且发展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及与时俱进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传统,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邓小平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他超越了毛泽东的忧患意识。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对于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中形成了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与奉献的崇高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时刻萦怀,阻砺他们前仆后继,勤力报国,从而谱写了中华民族历代优秀儿女“以天下为己任”,报效祖国矢志不渝的光辉篇章,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邓小平生于本世纪初,时值中国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千疮百孔,贫困落后。旧中国的严酷现实,传统文化的熏陶,使邓小平很小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励邓小平年仅15岁就…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忧患意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忧患意识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把握国情和纵观国际局势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一切可忧之患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上较普遍的看法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不够强,如何解读责任感,如何理解责任感的内涵,如何认识责任感对于人的意义,如何培养人的责任感以及如何启蒙、呵护、度量和传接责任感,进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显然是高校德育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选择 ,需要先进的世界观的指导 ,历史研究 ,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文化选择中的忧患意识 ,体现了史学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首先要顺应世界文明发展、开放的大潮 ,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历史学是世界历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歌大多渗透着或明或暗的感伤情依,或感伤生不逢时、志不获聘,或感伤盛年难再、白首无成,或感伤知音难遇、欲言无和。这些感伤皆基于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乃积极之感伤。陶诗的感伤是社会的大动乱和诗人执著理想的崇高精神境界及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对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进行了阐述,在对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彰显中华儿女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应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水平关乎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和平时期更要加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其国防责任感。为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其次,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忧患传统,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最后,加强国防形势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从马、恩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恩、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解决港、澳、台问题上经历了从“和平解决”、“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再到“一国两制”的变化过程。江泽民有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和平统一理论的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讲话,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在立足中国国情,按阶段,快速发展;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抓改革,促发展;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教育,重人才等诸多方面。深刻理解邓小平的科学发展观,对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层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焦虑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度的调查数据,通过幸福感(正向)和抑郁频率(负向)两个维度指标,剖析当前我国的社会焦虑现状。研究发现,社会公众的焦虑感处于中等水平,一些社会成员认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心情时常感到抑郁;幸福感和抑郁频率与统一准则、陌生人信任度、公平感显著相关。缓解社会焦虑是政府责任的应有之义,政府应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政策执行层面和技术层面等方面采取措施应对社会焦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理论,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因素进行了吸收。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为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启示我们从传统文化中为精神文明建设吸收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与青年责任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人们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关注社会,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理应在当代青年身上得以传承和体现。在当代,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伦理意识和自强意识,社会应重视对青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矛盾机制和途径的新思路,在实践上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原则。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开创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试析邓小平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南 ,在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 ,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方面 ,其执政党的执政方式观也是我党的理论基础。这些观点主要是执政方式应因时因势进行改革的改革观、党与非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分权观、“依法治党”和依法执政的民主政治论、以群众利益为依归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坚持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起点;坚持实践观,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原理;坚持实践观,正确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策略原理;实践观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体系,并决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