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课题教学处理得好.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呢?就是要掌握字词.读懂每一句话.能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阅读中,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黄焕勋自然段是文章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介于句和逻辑段(意义段)之间。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一篇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读懂了自然段,就能为读懂一篇文章打下好的基础。要学生能读懂一个自然段,教学时,就要注意教给他们读懂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3.
丁庆党 《现代语文》2011,(11):45-45
阅读一篇名作家的经典文章,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领会作者借助文章的内容表明什么观点,表达对相关的人物、事件的什么感情,掌握文章写作上有哪些显著特点,以及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等等。要实现阅读的具体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任务是能够正确的进行经典文本的解读,真正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这次区教学大比武,一部分老师上课的篇目是张晓风的《香椿》一文,如何教学这篇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难读懂又不好教的散文呢?-笔者觉得,读散文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去读作者个性化的情感。而在《香椿》一文中,全文有一个感叹号很值得我们去品味。读懂了这个感叹号就读懂了文章,读懂了作者的情感,也读懂了一种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 ,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 ,在很大程度上讲 ,应是一个“互化”过程。要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读懂悟透文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那就必须十分重视这个“互化”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个互化” ,也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与作者互化要教好课文 ,教师首先要清楚文章何以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 ,布局谋篇 ;而不是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 ,又是怎样写的层次上。鉴于此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转化为作者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凭借有关资料和生活阅历去深入地感知、理解作者 ,实现自己与作者的互…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言体裁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以寓言、说、记、赠序、表等常见文言体裁为例指出:教学寓言要引导学生读懂假托故事,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说要引导学生揣摩所借事物的形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志向;教学记要引领学生赏景悟情;教学赠序要引领学生读懂作者说了什么,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教学表要引领学生弄懂所言何事、所陈何情.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只有学生读懂课文或听懂教师语言,才能领会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到各种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学生要学会、写好文章,或说明白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以及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必须运用语言。可见语言训练的重要。 语文课的语言教学,应从内部语言思维能力训练入手,进而达到提高外部语言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和文学知识方面的良好教育。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  相似文献   

8.
王小琳 《学子》2012,(3):44-45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涵的望孔。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作者或编者精心拟定的。这些课题言简意赅:或提示文章主要内容,或指明事件重要线索,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彰显文体语言风格……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解读课文的文字内涵,学习课文的语言秘妙,体会课文的精髓所在。因此,要读懂一篇文章,首要步骤就是要读懂...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上。阅读是吸收——学会分析文章,理解句、段作用,读懂内容与意义;写作是表达——运用学到的语言文字和文章章法,把自己生活中认识的事物,有  相似文献   

10.
宋玉伟 《现代语文》2013,(8):106-107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有效的提问能创设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古诗词是用文言文来表达的,而我们学生学习的是白话文,这就造成了古诗词的难以读懂,两者之间的差距自然就拉开了。于是读懂诗词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多年的教学使笔者觉得教者要做个"巧妇"来点拨一下,让学生有"路"可循,感受作者诗意的心、真挚的情。那么,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怎么提问,才能达到理解诗歌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写人类的记叙文,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更要读懂文章运用怎样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表达中的独特地方,仔细斟酌,比较异同,强化思辨,循序渐进,反复呈现,温故知新,在遵循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度",相信学生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法与形式。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篇六干多字的小说。这样一篇长文,用一个课时来教.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明白写法,必须讲究教学策略。首先,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其次.要围绕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章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关键词句,挖掘文本独抒机杼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读文章,我们就要读懂它,要从作者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要从作者动人的情感中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启发。在我们的语文课本、自读课本以及各种书刊中有很多好文章值得我们去阅读、欣赏和体会,但有很多同学读书一目十行,只看热闹,过后一问只记得文章中的一些好玩情节,对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却印象不深,这确实是同学们在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一大浪费,这样读的书即使很多,但收效却是很低的。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你难道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会读书的行家吗?一篇文章,不论其长短,总有个观点,有个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理解人物对话是把握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感悟文本思想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形式、对话的情感,从对话中理解文章的中心。学生只有读懂了对话内容,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文章的思路,找到作者的感情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一、有效的教学准备 1.钻研教材,明确目标。首先,我们教师要从课程标准的宏观上整体把握,从全套教材编写的整体入手,作整本教材及教材单元的整体设计。其次,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深人教材,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弄清楚课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或描写的事物的特点。要先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作为教者,进一步深入教材,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篇章处理艺术杨伯勤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风格,教学中也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说明、议论类的文章要着重用事理去启迪学生,文学作品类的文章要着重用形象去感染学生。教不同作者的文章也要体现不同的特点。例如司马迁的文章是“无韵之...  相似文献   

18.
何平 《西宁教研》2001,(1):30-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在口头表达时能做到抑扬顿挫、以声传情,准确无误的能力,朗读教学便是不能忽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因为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文章全貌进行整体感知,而且可以起到感染学生烘托气氛的作用。它能使学生从朗读中去感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文章中去感受作者的内心变化的轨迹,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一、熟悉教材 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表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 ,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把书读懂 ,完成自主学习呢 ?读书目标要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时要明确目标。首先 ,教师的备课要弄清“四条路”,即编者的编路 ,文章的思路 ,教师的教路及学生的学路。备课之前 ,教师首先要认真思索 ,文章为什么要安排在这个单元 ,编者的目的是什么。接着在教师备课时 ,自己首先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