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娲补天”神话广为人知,但对这一神话的本相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考古学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运用了文化人类学中的“交感巫术”等理论,初步认为:“女娲补天”神话本相是史前一次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形象来源于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女娲炼石——“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这种多重转换标志了贾宝玉形象的独特性。曹雪芹通过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把女娲补天精神转化到贾宝玉形象之中,又通过“石头记”神话的石头——“宝玉”与“宝玉”——“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象征了贾宝玉人生回归的原型。女娲补天神话的多重转换象征和“石头记”二元对立结构,是曹雪芹对贾宝玉形象的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这个整体构思和整体结构所表现的思想意义,融不进“宝玉”向一僧一道要求到红尘“乐享”内容;“宝玉”乐享内容显然是后加进去的。脂砚斋对“石头记”的艺术表现有精彩绝伦之论,但是,脂砚斋并没有理解到曹雪芹运用女娲补天神话对“石头记”的原型意义,也没有理解到贾宝玉形象是女娲神话原型的多重转换象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新郑县以“轩辕故里”著称于世,这里至今流传着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反映出此地作为史前黄帝部落活动地区的特殊地位。“轩辕故里”是否就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具体来说,史前是否有黄帝这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而是否他又出生在“轩辕之丘”,国于“有熊之墟”?这种问题从历史文献的诸多叙述上看,似乎是可以作肯定答复的。但随着历史科  相似文献   

4.
《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所承载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让他们欣赏、喜爱并且传承神话呢?神话的文本价值取向在哪里?语文味怎么体现?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关注神话这一文体。  相似文献   

5.
<正>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31课《女娲补天》。下面我就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与教学意图、设计理念与效果预测这三个方面来说课。一、神话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本课教学目标《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和神话以及民间故事有关。学习本组课文,主要是为了感受古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进行讲故事训练。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神话是  相似文献   

6.
仓颉造字这一神话的核心在于解释文字的由来。在仓颉造字神话中,有一点尤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他作为“黄帝史官”的这一身份。史官的源头在“巫”,占卜作为巫与上天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汉字最初的发端。在巫的时代,文字具有着代传神言的神性;在史的时代,文字则具有着象征王权的圣性。当文字神圣特性的来源问题被解决后,中国古代社会中广泛存在的文字崇拜现象就具有了合理性,这种崇拜背后所蕴含的是“仓颉造字”神话所代表的巫史传统。  相似文献   

7.
朱小平 《江苏教育》2007,(24):27-29
以数学教材为主要依据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教育事实。这一事实的背后,教师个体究竟以怎样的方式传达着怎样的学习任务呢?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用教材的过程更具有数学课程意识呢?这些都涉及关于提高数学课程实施品质的问题核心。能否对这些问题有准确的认识,也将直接影响我们对课程具体内容实施方式的确认。笔者带着这些思考,边观察边实践,最终形成了下面的一些文字内容。  相似文献   

8.
女娲补天神话的表象是"补天"和"治水",但从某种意义上则暗示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社会人伦秩序的认识。人们通常把女娲补天理解为女娲修补因共工触不周山而导致倾斜的天地。从传世文献留下的信息来看,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两则神话反映的时代内容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两则神话的粘连时间最迟不晚于东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深刻悠久的神话给予学生远古而来的精神滋养,充分体现以文化人的立意。单元整体意识下的神话教学如何优化改进?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为例,从神话单元整体设计、分课时教学与教学转向三个层面,探索神话单元学习与文化传承相融共生的新路径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原始社会的婚姻制度,并无当时的文字记录,但依据流传给后人的神话传说,也能窥测其概貌,尽管这些神话传说有很多幻想和歪曲。“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原始时代人们对宇宙、万物、人类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1.
徐卫 《江西教育》2007,(9):47-47
记起一个阿拉伯古老的神话——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阿里巴巴一道“芝麻,开门!”满是奇珍异宝的山洞之门便霍然洞开。如今,面对彼岸教育的“宝藏”,谁能向教师们传授打开宝藏之门的咒语,抑或提供一张“事实地图”,引领我们走向那丰富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邃古之初,史无可徵”,而向被称作“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古小说的“本根”和“源头”的神话,恰恰被认为是在这个没有文字的“史前史”时期产生的。众所周知,中国神话记录下来的时间都相当地晚,如盘古氏开天辟地的记录出自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纪》,女娲补天的记录出自《淮南子·览冥训》,后羿射日的记录出自《淮南子·本经训》。相比之下,《山海经》则是一致公认的年代比较古远、“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多少涂饰和修改”(袁珂:《中国神话史》第18页)的史料。本文试图从《山海经》着手,探究‘神怪”观念起源,祈请高明正之。  相似文献   

13.
《女娲补天》的美学价值王瑶在中国原始神话中,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她不仅“抟黄土作人”,而且“炼五色石以朴苍天”。①为了使世界充满蓬勃的生气,以便有与自然足以抗衡的力量,她创造了人类;为了使人类摆脱肆虐的自然的威胁,给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她又...  相似文献   

14.
《周易》卦辞与史前文化有何继承关系,史前文化在没有文字时如何流传下来?本文就图腾崇拜卦辞占卜这一远古民俗现象,根据巫术歌舞“歌永言”和巫术传播神秘性、封闭性的特点,得出了远古文化以原始状态口头流传到文字出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何谓诗?众说纷纭。但文字简练,承载量大,即文字上的“挂一漏万”应该是诗的基本特点。读者,可以根据“漏万”之后的文字,再溶进自我,品味出巨大的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彩的内容和情韵来,即“据一初万”,也应是解诗的不二法门。如何“据一补万”?读者可不可以补出不同的“万”来?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没有成说。  相似文献   

16.
一、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之法理基础 “谁主张,谁证明”这是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那么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呢?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某些案件中,原告不必举证,只需表明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不需要对于自己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被告则必须对于自己提出的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如果被告提不出证据或证据不能证明反驳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就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相似文献   

17.
高恰 《阅读与鉴赏》2009,(11):38-40
“神话”一词源于希腊文“Mythos”.原意为“口述的任何事情”。其实质是上古初民相信在现实世界和物质生活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的精神本体和神秘力量,“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神话与人类的文明开化相伴生.从宇宙论、本体论和信仰论层面出发,  相似文献   

18.
神话作为文化的基因,反映了一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女娲补天“这则神话从一个侧面赞扬了女性吃苦耐劳,智慧顽强的伟大精神以及女性在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弗莱和荣格等提出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可以看出“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对老子“自然无为“、“贵柔“、“守慈“等思想的影响.而作为构建中国人精神文化家园的老子思想又深深地影响到中国人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女性的地位,还依赖女性提高其自身素质,广泛地参加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小语教材中,不少文章选自经典神话。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曲折、趣味横生的情节让这类课文充满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之深刻品悟神话的语言特色,学习运用神话的表达技巧呢?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笔者设计了“化文为剧、变粗为细、无中生有、批注评点”的练笔组合拳.为学生搭建多种练笔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出神话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