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文章说,“剪刀先胜”策略具有心理学依据,文章说,众所周知,“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的规则是: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  相似文献   

2.
《大中专文苑》2011,(21):70-70
《新科学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若想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首先应该出剪刀。因为,在剪刀、石头、布这三种招数中,人们最喜欢出石头。这意味着你的对手有可能选择布,他们大多以为你第一招便会出石头。你选择剪刀,自然就胜了。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小读者》2012,(4):48-48
《新科学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若想在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首先应该出剪刀。因为,在剪刀、石头、布这三种招数中,人们最喜欢出石头。这意味着你的对手有可能选择布.他们大多以为你第一招便会出石头。你选择剪刀.自然就胜了。  相似文献   

4.
《课外生活》2010,(7):96-96
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的中国,好朋友剪刀、石头和布玩了一下午的猜拳游戏后,结伴回家,走着走着……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立定跳远教学中,我示范、讲解,并采用了多种练习方法:分解练习、分组对比练习等,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可在练习中有些学生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有的居然玩起了自己感兴趣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看到他们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又气又急,可看到他们玩游戏时那快乐专注的神情,  相似文献   

6.
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游戏的公平性,我想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从小到大恐怕不会没人用过吧?真没想到,这一最熟悉的方式竟然进入了人教版新教材!更没想到,这一最熟悉的方式竟然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歌星萧亚轩演唱《最熟悉的陌生人》用来表达情感,我却用它来描述这次教研活动的场景。连续i节课,教师们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即先研究“剪刀、石头、布”的公平性,再拓展到数字、其他生活问题等,大致均为以下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7.
12岁的小郑和同龄的小陈是同班同学,两人的关系很密切,但双方家长倒是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大显神通,万千观众如痴如醉于他儒雅风趣的讲解。其实,易中天并没有什么更新的历史材料支撑,也没有道出什么惊世结论,仅仅依靠讲来吸引听众。惊叹之余,不禁深思: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学学易教授的“讲”,还怕学生不认真听吗?  相似文献   

9.
让剪刀、石头、布来决定游戏的公平性,恐怕很少没人用过吧!真没想到,这一最熟悉的方式竟然进入了人教版新教材!更没想到,这一最熟悉的方式竟然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必修二选取了《诗经》里的名篇《卫风·氓》。这首诗的开头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课本的注释是“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我认为“抱布贸丝”的“布”应理解为“货币、钱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称.我们常说“门吉周”,事实上,“周”字内部不是“吉”,而是上“土”下“口”;“冒险”的“冒”,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教学》2008,(3):77-77
据新华网2007年9月23日援引英国《新科学家》网刊网站2007年9月20日文章称,一项针对所谓“小矮人”的最新研究显示,1.8万年以前在印度尼西亚生活并使用工具的“小矮人”(3年前发现者把它称为新物种:佛罗勒斯人)其实是一个独特物种,而不是畸形的现代人。研究发现,这种生物的腕骨几乎与早期原始人和现代黑猩猩的腕骨形状相同,而且“小矮人”的脚骨、上臂和肩部骨骼也与现代人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小猴子下山》中用“它”,《小壁虎借尾巴》和《骄傲的孔雀》中用“他”,《燕子飞回来了》中用“她”。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0,(11):6-11
提个醒儿:2007年和2008年两度入选《时代周刊》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塞莱拉遗传公司创始人克雷格·文特尔,被人称为生物学界的“坏小子”;在普通人的眼里,数学家是“聪明”和“智慧”的代名词,然而,维纳和陈景润这两位对数字过目不忘的数学家,在生活中却总爱犯糊涂。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赏识教育与其叫“赏识教育”不如叫“识赏教育”。因为只有“识”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赏”人。“识”是“赏”的前提,“赏识教育”的第一步应该是“识”,第二步才是“赏”。  相似文献   

16.
韦远信 《中学文科》2008,(6):155-156
《孔雀东南飞》这首著名的乐府叙事长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此诗总共三百五十五旬,一千七百六十五字。由于此诗和古代的《诗经》一样都没有题目,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于用诗的第一句作篇名,题为《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17.
“口头禅,本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理,只是袭用禅宗和尚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后来指说话时经常挂在嘴上但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词句。”《辞源》上如是解释。“我晕”、“真没劲”、“烦死了”、“有没有搞错”……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这些口头禅时时灌进我们的耳朵。它们真的就是空谈吗?真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吗?心理学可不这么认为。一、口头禅的性格象征口头禅是人们内心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信息经过心理加工形成的一种固定的语言反应模式,并且当出现类似的情形时,它就会脱口而出。这是心理学对口头禅的解释。心理专家们认为,口头禅作为…  相似文献   

18.
2012年第3期《语文月刊》93页有一篇张志先老师写的文章《“首当其冲”就是“冲在最前面”吗?》,我读后获益匪浅。“首当其冲”这个成语确实经常被人误用,连大报大刊上也数见不鲜。为了强化对“首当其冲”的理解,张志先老师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使用正确的例句,其中的例2和例3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许多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似乎都采用了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 没有疑义,课文《珍珠鸟》的主题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本之所以收录此文,原因之一大抵也就是要教给孩子们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周乐 《教育文汇》2014,(20):26-26
上《第一次抱母亲》公开课之前,我把课文读了10多遍。这篇文章语言浅显,情感真挚。然而,教什么,如何教,我竟无从下手。反复研读文本,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母子深情,但又觉得这种感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果掰碎了一分析,情味就全没了。在百般纠结之中,我去查阅名师教学资料,读到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的文字实录。读过两遍,真让我惊叹不已,于老师的教学太棒了!我也想从他那里学上一两手,便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