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同小异地出现了。但署名竟是报社某记者的大名。后经打听,才知道这是报社记者从通讯员的来稿中获得信息后,不顾路途之遥,又专程到工厂调查采访了一天写成的。  相似文献   

2.
向耀邦同志“争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月21日,首都各报和全国各地、各级报 纸都在头版头条位置,大字标题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振奋人心的重要新闻:《胡耀邦指出,搞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各级电台也在当天反复转发这条消息。街头巷尾、办公室乃至一些家庭中,也在议论这则讯息,“改革”──尽管当时对人们来说还是个相当陌生的词汇,但自这一报道发出后,“改革”二字一时间成了国人谈论的最热门的中心话题,激发了人们的改革热情。 这条消息通过新华通讯社的电波传到了地球各个角落,一时间,世界各大通讯社,各国其…  相似文献   

3.
新闻有“学”三题徐培汀本栏责任编辑艾风编者按新闻究竟有“学”无“学”?目前在新闻界虽已没有争论,但认识尚有待深化与统一。在新闻界外部,仍存在“无学”的观点。徐培汀教授这篇论文,全面、系统、极富逻辑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值得所有采编人员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8,(5):4-4
丁柏铨在2008年第1期《新闻界》撰文说,当前比较多的党报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存在着弊端,甚至办得比较好的党报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引起了并将继续引起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毫无例外地经受着这场伟大变革的洗礼。从思想观念到运行机制,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面临着许许多多未曾遇到的、有些甚至是很棘手的问题。这些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为新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  相似文献   

6.
唐朝诗人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成了流传千年的佳话。但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贾岛苦苦地研究“推”和“敲”哪个更好,实际上是在合理想象。他并不管和尚到底是推了门还是敲了门,只一味研究怎样开门才具有意境美。文学艺术创作当然有这个特权,可是这正是新闻工作的大忌。既然搞新闻的人也常常嘱咐自己“要反复推敲”,那么可见,“推敲”并不单单是文学艺术家的座右铭。但是,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新闻报道的领域中.常常是有新闻的地方没有我们。我们媒体的国际报道往往只是西方跨国媒体报道的“二传手”。我们并不排斥西方的社会分析逻辑.但我们更需要一种基于东方文明和智慧的思想方法。所有这一切,当然并不全部负载于媒体。但是。“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这是实现我们关于把握世界真相这一目标的至为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如果报纸被比喻成一道精神大餐,那么新闻单位的记者就好比是采买,编辑就是厨师。采访记者是捕鱼人,编辑则是烹饪师。编辑在报刊工作中负有非常重大的责任不同的报纸根据不同的属性、分类和定位,由编辑做出适合读者口味的各道大菜和地方小吃。新闻编辑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方面就是要具备“三有”。何为“三有”?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希望快速获得新的信息。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要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就要不断增加报道的含“新”量,特别是会议报道一定要注意寻找新闻点进行报道,避免刻板冗长,枯燥乏味。新闻不在长,贵在精。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曾在文著中多次提到“迅速准确地捕捉新闻点子才能体现记者本色”。 怎样寻找会议中的新闻点? 其实这对于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我认为,只要做到“三心”即用心、耐心、细心,就足以让你的大脑豁然开朗。 首先是要用心地参加每一个会议,时时做一个有心人。会议中什么是新闻点,…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省甘洛县人武部办公室,县广播电视局长、商业局长和武装部长正在为一个退伍战士“打官司”。“我们正缺这样的人才,专业对口,我们要定了!”广播电视局长的口气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爱上了新闻写作,今年县、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共采用了我的稿件19篇。一年时间的写作实践经验,使我悟出了两点体会,那就是:三股劲,即:挤劲、钻劲、韧劲,和三积极,即:写稿积极、发稿积极、看稿积极。挤劲: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时间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农忙季节,就需挤时间,勤琢磨。钻劲:业余爱好者多数没经过专门培训,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作品,就要下功夫,刻苦钻研。韧劲:业余搞新闻写作,贵在有恒心,不能像花开花落,一阵一阵的。写稿积极:作为刚学写新闻的人,发现一条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新闻析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新闻采编》2006,(6):6-7,14
导致众多平民百姓陷入贫困的教育、医疗乱收费、高收费问题,是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一些问题,是群众舆论、新闻舆论的一大热点,因此也逐渐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反省。所以党中央确定把治理教育和医疗乱收费作为今年反腐败的三大重点之一,并把减免中小学学杂费(实际是落实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舆论监督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与此同时.相伴而生的新闻侵权问题也呈现出“三多”趋势,令涉案的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进退维谷,不胜其扰:即新闻侵权现象“多”、官司“多”和败诉“多”。  相似文献   

14.
在市县级电视新闻中,会议新闻所占比重较大是普遍存在的弊端。因此,精减会议新闻便成为生动电视会议新闻报道的首要任务。首先要选准报道角度。一般会议多有材料发言等,记者采访时要认真阅读会议材料,听取会议发言,把握会议精神,采撷其中一两个亮点进行挖掘报道,因为会议新闻也有“新闻眼”。其次,要善于抓住重点。对于本身信息明朗的会议采访,记者应该抓住主要信息,砍去发生在它周围的零散信息,使报道主题鲜明集中。第三要善于挖掘,生发会议背后的新闻。会议上许多材料都含有重要而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记者可以分析这些线索,判…  相似文献   

15.
吴金 《新闻三昧》2005,(6):12-12
平时读报也不太注意新闻的五要素,但一旦看到某些新闻留下一些缺憾,如读不懂或读着不解渴时,去细找原因,才发现其中必然少了五要素中的一二,特别是新闻中的“何时”、“何地”,这两要素非常重要,至少是遵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必不可少的事实交待。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新闻队伍,“基本上是好的”:我们的行业作风,据说也是“主流健康”的。但辩证之法,就是那么“辩证”、“基本”之外,必然有着不那么“基本”的一面, 主流同时,也一定有着“支流”在。于是瑜不掩瑕,便有了许多“毋庸讳言”的东西,须要我们警觉。举其一而言.例如所谓“三头新闻”的流行。一曰”来头”。一稿到手,取之舍之,先看“来头”。据说有“不成  相似文献   

17.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18.
只要秉承真实、客观的精神和态度.我们的新闻舆论监督一定能发挥其强大的社会效用。  相似文献   

19.
1986年以来我在贵刊的指导下,当了省州报刊电台的通讯员,写稿中有两点体会感受颇深。一、要时刻用新闻眼光观察估价周围的一切,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钓”到“大鱼”,“钓”到“活鱼”。  相似文献   

20.
“不起眼”的小事里也往往蕴藏着有价值的好新闻。就看你观察得细不细,挖掘得深不深了。我的学习写作过程证实了这个道理。开始,我也同一些初学的通讯员一样,巴不得能从天上掉下“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