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对批判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原因与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核心要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应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全面融入到我国体育院校的育人观念、育人体系和育人实践中,努力创建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文化,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在深化体育院校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借助于批判性思维求真、公正、反思、开放的思维范式,更好地培养体育技能和思维素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推动我国尽快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明确落实习近平高校人才培养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研究提出普通高校把握社会主义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立德树人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改进思政课教学,养成人才道德品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校育人能力等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及其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开展以创新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外育人工作,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切实需求,在工作模式构建中,要注重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紧贴相关学科和专业特点,全面调动参与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全员化、全程化、累进式的课外育人平台,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卓越人才是迈向"创新型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环节。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工匠精神"为导向,通过探究二者的耦合机制,提出了高校层面"一体化"、教师层面"主动化"、学生层面"主体化"、社会层面"协同化"的实践途径,对于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要立足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必须创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了解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和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特征,有助于改革和创新英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校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具有创新型知识的英语教师队伍入手,进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课外活动课程和激励机制,扩大学生实践创新机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与教育公平、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及学生成长规律,针对性分析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同时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路进行探索,借助创新性的实践举措,营造多方主体参与、丰富宣传渠道、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准资助格局。  相似文献   

7.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建立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教育理念的创新,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格局;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主动实践精神的创新,推进创新能力培育的平台建设;加强教育方法的创新,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推行实践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建设、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由于受到机制不健全、理念相对滞后、保障条件不完善、有形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更新实践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建立社会育人机制、推行实践教育评价与认证机制是提高实践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依托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施的教育方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是高校运用不同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施的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公安情报学专业作为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以“课程思政”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在挖掘公安情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融合,使学生成为懂得公安情报学专业基础理论、掌握公安情报岗位业务能力,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文章先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之后分析社会对公安情报专业人才的需求,最后在梳理公安情报学专业“课程思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资助育人是集资助形式与育人内核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事业。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格外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认识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价值,进一步革新资助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学风建设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基于当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学生目标不明确、教师教学工作重心偏移、全员协同育人动能不足等问题,分析原因,找到对策,通过"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改进和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各个学院、各职能部门都承担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职责,学院办公室在院系管理中处于中枢位置,是对外工作的窗口,在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地发挥办公室育人功能,就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思想,进一步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扣作风建设,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产学研融合背景下,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以高校为主,政府、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人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成为主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分层式应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至关重要,也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主要内容。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评估三个维度为突破点,着实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系统和良好的培养环境,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可被视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试验田。针对目前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主要存在四重四轻的问题深入分析,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为例,就构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新的组织、培训、运作和评价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为此提出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机制创新。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完成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机制创新包括构建多元化育人机制、创建校企联合机制、完善实践育人管理和运行保障机制、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四个创新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以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相似文献   

16.
我院通过创新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效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为主导、以新媒体为依托的"靶向"育人氛围,有效地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实现全程跟踪与指导,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改革提出以来,高职院校开始了各个育人环节的改革实践,非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独特功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课程组教师通过开展音乐公选课程建设、音乐社团建设、音乐特色活动建设,探索研究新模式、新方法,实践成果验证了音乐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高校构建和深化“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本文在进一步明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理论的基础上,以山西科技学院为例,说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以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和体育文化、体育科学、知会体育技能、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大学生体育智慧,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最终目标,选择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引,是高校文化育人、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石。本文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实施中迷失与困惑进行分析,阐述核心价值观导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从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顶层设计与氛围营造、让全员师生参与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考核与评价体系机制、创新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等几方面的实践路径,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出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具体建议与设想,从而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品位的提升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