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择业观探析与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也已被“在国家有关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 ,通过‘供需见面’或‘双向选择’ ,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就业制度所取代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教育、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的关系 ,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人事制度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约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毕业生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以前国家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的传统方式,逐渐向让毕业生面向社会,适应社会需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方式过渡,这给毕业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对于这种新的变化,电大普通班毕业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在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从近年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专学校毕业生普遍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稳定毕业生的思想情绪,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保证中专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愈来愈重要。对于学校来讲,指导毕业生就业的首要问题是帮助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一、中专毕业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中专毕业生首先要转变“等待国家分配”的观念。一些同学认为自己是按国家计划招生的,国家给予分配是天经地义的,自己去求职谋业脸上无光,因此坐在家里等分配。这些同学的认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面对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每…  相似文献   

5.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指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大学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如何配置(即就业)就必然随"两个根本转变"而转变。本文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育和完善的前提下,对未来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以及就业中介作出探析。一、就业制度某些经济理论家认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形势下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改革肖润谋,张京南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招生“并轨”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84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高...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社会是以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要求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积极参与和投身各种竞争之中,市场经济呼唤具有独立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与发展,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每个大学毕业生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具有独立个性、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独立人格,主动投身市场竞争之中,准确进行择业定位,实现学业与就业的完美结合,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理想。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独立人格的理念“人格…  相似文献   

8.
曹高举 《班主任》2000,(2):33-33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方式要求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与此相适应,笔者以为班级管理也应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对实施“中期改革方案”的认识与思考东北师大谷国峰,刘建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大学...  相似文献   

11.
对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几点认识曹殊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同样是处在由单一的计划分配就业向以毕业生自主择业、...  相似文献   

12.
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此相应,毕业生体制也逐步由“计划”走入“市场”。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带动了人们就业观念方方面面的转变,也引发了长期居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主导地位的“政府”职责的微妙变化。于是,围绕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及转型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包统分的体制逐渐向市场主导的新体制转变。在如此转型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仍受到传统社会时期就业观的影响,就业观念的转型没有跟上社会制度的转型,产生了就业观念的转型情结。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形式。大学生必须尽快转换思想观念,努力适应新的就业形式,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笔者近几年来主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由传统的包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状况反映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大学英语的教学之间存在着社会需求与教育的借位,也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视角”下的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工作着重于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救助与补贴。新时期要真正贯彻资助理念与目标,帮助贫困大学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必须实现由“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的资助理念转变,以及由“经济援助”向“就业帮扶”的过渡与转换。引入新的“优势视角”,提出新视角下实现贫困大学毕业生资助目标的路径:即通过培养并增强受助人的抗逆力,构建就业支持体系,发挥其自身优势和资源,从而实现从资助依赖到助人自助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刍议南通纺织工学院王嘉华一、收费制度改革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1.免费上大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实行的是“统招、统配、免费全包”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由于免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包当干部的计划分配体制正逐步被新的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所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引导大学毕业生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一、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输出其“主要产品”——大学毕业生,社会补充其…  相似文献   

19.
一、目标模式 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加快步伐。这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今后高等学校毕业生将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将采取“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大部分人自己择业”的新方式。那么,今后大学毕业生将向何处去呢? 在以自主择业为主体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将根据社会的需求,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个转变”的几点对策建议杨继瑞“九五”期间,我们面临着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关系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