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学对象,有着众多需求的教学个体,在教学中不能等同于于一般的教学群体。通过对体育保健教学全程分析,阐述了情感在体育保健教学中的影响作用,从而得出情感要素为体育保健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忧与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难点。从保健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保健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真实心理感知等角度论述普通高等学校开好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令人忧虑。为此提出高等学校保健体育课课程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安市部分(20所)高蒋及学生(随机抽取陕西师大99级、2000绵学生437名及已经参加体育保健班的学生患者的12 5%,并且只有24 5%的参加者认为现行保健班参自己的康复有作用。开设保健班的高校仅占80%,并且教学上有欠规范,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达不要求。结论:高校保健康复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学情况着手,分析了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证了健身气功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高校体育保健班教学的不足,助其走出困境,并系统探索了开设实施健身气功的方法,以此为体育保健班教学注入活力,进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教学模式对特殊需要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随班就读体育教学与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本文将基本情况相当的四川大学2005级特殊需要学生72名,男37人,女35人,随机分为2组(A组、B组),A组开设保健体育课,B组同学分散随各自所在体育教学班随班上课.经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A组、B组的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B组所测多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随班就读和保健体育教学对特殊需要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班就读体育教学的影响效果更显著,是特殊需要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随班就读是特殊需要学生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河南省高校体育保健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河南省高校体育保健课开展状况较差;接近4成的学生对所参加保健课不满意;这种不满主要由保健课教学、学生自身问题和社交等几个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8.
王颖  朱冀 《体育世界》2009,(4):67-6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等方法,分析现阶段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保健课现状,从构建体育保健课的基本目标、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全面培养保健班学生的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使体育保健课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解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其"知人、分类、因材施教的过程"在当代学校教育中仍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反思当代学校体育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存在的不足,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面对学生身心状况差异应采用保健康复班教学;面对运动技能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采用"等级教学";面对身体素质和兴趣差异明显的学生采用"兴趣班"教学;面对性别差异的学生采取"男女分班"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安市部分高校及学每进行问卷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11%的学生分别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参加体育保健班的学生为患者的12.5%,并且只有24.5%的参加者认为现行人健班对自己的康复有作用。开设体育保健班的高校仅占80%,并且教学上有欠规范,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达不到要求。结论:高校保健康复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保健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实验,探讨对病、残、体弱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的效果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保健班学生实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与锻炼,能有效地改善心肺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为了照顾部分体弱多病或残疾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体育保健课。在教学中,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育游戏穿插于保健课教学内容中,有效地预防和克服了保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能够愉快的接受体育教育,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将286 名“保健与强化体育班”学生分成9 个小组,分别施以不同教材内容,经一学年教学实验后,就100m 、铅球、立定跳远、1500m 4 项身体素质的考试成绩与篮球、排球、武术选项班207 名学生的4 项素质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保健与强化体育班”以选择动静结合功、200m 、蛙跳和杠铃卧推为教学内容为宜。这样,气功练习与素质练习相结合,不但能使学生达到保健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高校保健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我院保健班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医疗、体疗、保健相结合的保健体育教学内容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保健班学生对体育认知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他们有渴望象常人一样参加体育运动,并从中获得重塑身体、愉悦身心的一面,同时,又有表现为自卑、压抑、内向的心理特征的一面。认为:加强体育保健学科建设,尤其是加强对体育师资的专门业务培训,是体育保健教育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巩风燚 《健与美》2022,(7):102-104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体育锻炼有了更大的需求,市场企业对于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工作,结合市场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自身教育的发展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确保能够推动该项专业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文章将进一步对高职院校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普通高校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放宽大学生入学的体检要求,因此,高校学生异常和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比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文献资料显示,目前高校保健体育的开课现状不容乐现,保健体育课教学在一部分高校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构建高校保健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保健体育课程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内容的编制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为完善高校保健体育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韩国庆 《体育风尚》2021,(5):271-272
本文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分析法和德育基本原则等研究方法,以盐港中学体育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普通高中体育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学习状态、存在问题,以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产生的困惑,通过作者的一线体育班教学体验给予建议性解决方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支持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高校体弱的学生颇有增多的趋势,在体育教学中降低学习标准,迁就低水平学生学习的现象也有所闻。虽然,在部分高校已经相继开设了体育保健课,以解决体弱病残学生的身体教育。但是,现在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思考的实践问题,为此,剖析体育教学实践根源,挖掘体育教学潜力,力图从身体教育实践中完善我们对体育保健课教学的认识十分必要。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对病残学生应专门开设保健课,开展医疗体育。这是培养人才合格率的有效措施。一、如何理解高校体育保健课含义体育保健课是高校开设的三种类型体育课之一,课上特定的身体练习和科学的教学手段,以及有效的健身效果,都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