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多位数乘除法的验算,可采取求有关数的各位数字的和为一位数进行验算的方法(简称求和验算法)。运用这种验算方法,可化繁为简。在学生掌握乘除运算中的验算关系,运算定律或性质进行验算的基础上,可将这一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解答应用题必须验算,而学生由于没有养成验算习惯,不懂验算方法,即使要他们验算,也只是看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没有认真考虑列式是否合理,解答结果是否与题意相符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应用题的验算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我验证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的特点,我教学生用改题验算法来验算应用题。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学,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判断解答是否正确,而且能使他们一题多练,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验算教学是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强调验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验算方法。(一)用“估计法”验算验算时,看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生产、生活实际。如果两者不符,可以肯定此题有错。这种验算方法就是“估计法”。使用“估计法”,首先要让学生熟知一些常用数据。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作业中,经过验算的题目还常出错,这不能不令人思考。1.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有些学生认为,验算就是用原计算的逆运算再算一遍,至于算出来的结果是否同原题中的有关数据相同,他并不对照。其实,单纯地算一算并不能确定计算是否出错。验算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例如:还可重算一遍),但“算”都是验算的第一步,“对照”是验算的第二步。二个完整的验算过程第二步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经过了对照,才能确定计算是否出了错。“对照”这一步教学中要强调。2.对“验算”的理解还应再广一  相似文献   

5.
林群谦 《教师》2012,(17):83-84
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自觉验算意识和习惯的现状。比如在课堂练习中,经常看到学生一旦完成后就举手喊道“老师,我做好了”,而不会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在讲评课外作业或试卷中,也经常发现学生一拿到作业或试卷就会大喊后悔,因为许多错题都是可以通过自我验算避免的。验算似乎成了一个累赘。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纯粹是一种应付。  相似文献   

6.
拯救验算     
验算对于计算而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品质。但是,很多学生不愿意验算——如果题中一旦没有明确要求验算,学生绝不会"多此一举"自觉验算。部分学生对于验算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一、算错了没关系,反正后面有验算。很多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想:先把得数算出来再说,对错先不管,反正后面有验算候着。于是,学生不再仔细  相似文献   

7.
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高志平在应用题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验算方法.培养其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既可以减少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又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会用“估算法”验算有些应用题解答后,看看解答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意,这就...  相似文献   

8.
自我检查能力是完成效果反馈的重要保证,而验算能力又是进行自我检查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物理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验算能力。下面谈几种培养学生验算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利用“逆推法”进行验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我教国标本三年级数学。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验算后,较好地掌握了除法可用乘法来验算的方法,练习正确率较高。过了几天,学习这一章里的“复习”。有一道题是“算一算”,共有6个除法计算题。为了使学生在计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以及考试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等活动.”通过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算,让计算器最后“把关”,学生不再害怕计算出错,逐渐降低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11.
闫振岭 《贵州教育》2013,(23):35-37
计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计算参与了所有的数学学习过程,而验算就是它自纠的一面镜子,它们不可分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计算能力,要重视学生验算方法的指导,培养验算的习惯。”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规定或题目的要求下进行演算,而大多数不会自觉演算;验算似乎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验算方法,培养其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养成办事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年级开始,我在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验算意识、习惯与验算能力的培养。因为,验算习惯与验算能力已成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的重要制约因素。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式题计算错误以及应用题解答错误,往往不全是因为不会算或不会做,而是因为没有验算习惯和缺乏验算能力造成的。如果学生题目做完以后,能够随时加以验算,许多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唐铂验算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保证解题的正确性,提高解题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验算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通过实际例子向学生讲清验算的意义,使他们认识到验...  相似文献   

15.
利用验算教学培养还原意识,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常见的方法。然而,实践证明,学生对不同作业的区别对待以及验算方式的选择都表明,他们不了解验算的内涵特质及其价值所在,对于验算只属于浅层次的认识。因此,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要从教师转变观念开始,将验算教学上升到“培养儿童逆向思维能力”,优化教学设计,通过质疑引导,营造自主验证的探索氛围,深化学生对验算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验算是计算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大多数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造成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普遍缺乏验算的意识和习惯,验算流于形式,事倍功半,达不到效果.改善小学数学验算现状,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激发学生验算的兴趣,教给学生多样的验算方法,提高验算的效率等.  相似文献   

17.
验算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却被有些学生忽视,从而降低了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因此,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应用题的验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验算方法。 1、估计法。即把计算结果与自己所估计的结果相比较,以此判断答案是否正确。例如:“四年级一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34.8厘米,18个女生,平均身高135.2厘米。全班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有的学生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这样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一、现状与困惑笔者发现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自觉验算的现状。比如在课堂练习中,经常看到学生一旦完成后就举手喊道“老师,我做好了”,而不会去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在讲评课外作业或试卷中,也经常发现学生一拿到作业或试卷就会大喊后悔,因为许多错题都是可以通过自我验算能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验算”可以使我们对问题的理解更具体、更深刻,也可以使我们避免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20.
验算     
《高中生》2008,(20):32-32
考试中,某学生拿出骰子,摇出了10道选择题的答案。考试快结束时,他突然又拿出骰子来摇。监考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你在干什么?"该学生回答:"我在验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