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2.
角度之一:母亲对朱德的教育和影响。朱德元帅的优秀品质养成和革命思想的产生,是与母亲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课文中,作者在回忆母亲生前的事迹及其优秀品质时,都不忘点出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挚的感情。文中写了母亲整日劳碌、勤俭治家——教给作者生产知识、使作者养成勤劳习惯;母亲与家人和睦相处、周济穷人、痛恨为富不仁者——启发作者反抗压迫追求光明;母亲节衣缩食送子读书、慰勉儿子参加新军  相似文献   

3.
《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异常强烈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但因为课文的叙述富有跳跃性,学生又缺乏实际体验,因此,在理解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这一教学重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春蚕》记叙了解放前,母亲为了供“我”和姐姐上学,每年都要辛苦养蚕的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比的疼爱和深深的敬意。教学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母亲养蚕的辛苦和作者对母亲的疼爱是重点,着眼于原文对母亲容貌神情的描写过行阅读分析,是理解这个重点的关键。此文有很多处对母亲容貌神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集中体现了母亲养蚕的心境和养蚕的辛苦。  相似文献   

5.
刘芸 《新读写》2010,(3):28-28
小作者通过一段过马路时的突发事件,完整地描写了自己对母亲的看法的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小作者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位同学和她母亲的细节描写,与自己的母亲作比较。如果在描写母亲对于自己受到惊吓后的着急表现时再加以细节描写,会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6.
陈莉 《文教资料》2010,(5):164-165
一、教学重点 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作家亦舒从女儿身份的视角,对母亲形象进行了批判和颠覆,刻画了许多自私虚伪、责任感缺失的母亲形象。随着作者叙述立场的变化,亦舒又对母亲形象进行了重构,转而塑造一些开明、宽容、平等的母亲形象。母亲形象的嬗变显示了亦舒对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与地坛》课文(节选)部分,作者通过平实的叙述以及对地坛和母亲的真情回忆,表现出了一位苦难母亲对身残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牵挂、呵护疼爱、宽容体谅,同时也反映了她对儿子不公命运无力回天的痛苦内心,而作者自己年少不经事,许多事情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一味地倔强,这一不成熟的做法让作者忏悔终生,文章絮絮道来,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9.
母爱是五四时期许多作家喜爱的一个主题,他们以此表达其战胜黑暗的要求和信念。鲁迅笔下也多次出现过对母亲的描写,但他突出的却是母亲的坚强。从艺术的母亲形象出发,本文依次论述了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母亲、母亲与作者的关系,以及她所给予鲁迅最重要的人生启示——坚强,并且证明正是通过母亲坚强性格的塑造,鲁迅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新的传统,一个帮助他战胜所有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回报     
本文是作者从心底里.对母爱的一种呼唤。她的回报很廉价,但又是最昂贵的,因为这代表了她的一颗心。本文作者的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很能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母亲在人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所以作者写到了为自已付出的人,几句话点出了母亲为自已的付出,同时也写明了自己想回报母亲的想法,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回报确是一种心的回报,是一种感情的回报,这也是千百万个母亲所希望,所想要的,这是无价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荔枝》是一篇真挚动人的美文。作者肖复兴以细腻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我”和母亲之间围绕荔枝发生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孙厚重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结尾写道“: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简洁而情意绵绵,可谓是文虽尽而意无穷的妙  相似文献   

12.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厨房     
米洁 《新读写》2013,(3):26-26
好像所有的母亲都把厨房作为自己的领地,因为在那里她们可以烹饪出对家人满满的爱。作者看似是在描写母亲对盘子和食材的挑剔,又何尝不是在炫耀母亲对自己的爱呢?这是一篇充满幸福感的小短文,在作者笔下,妈妈的味道来自厨房,来自心灵,来自早上那个可爱的章鱼保罗……生活的乐趣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王露露 《新读写》2011,(3):28-28
文章很新颖,每段都用“其实母亲没什么”这样的反语作开头,引出一段作者对母亲深厚感情的叙述。虽然没有具体的事例,没有详细的描写,却写出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子女做的点点滴滴,很细致。或许,正如作者所言,其实母亲没什么,也就是永远站在我们身后默默帮助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5.
推荐者的话     
这是一篇视角新颖而又独特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与很多怀念母亲的文章不同,这篇散文是通过对另外一位母亲的描绘来引发“我”对自己的母亲的追忆的。那位酷似“我”母亲的老人与“我”的母亲一样慈祥,不同的是“我”的母亲没有那样高雅的气质。独在异乡的“我”在一个小酒店偶尔碰上那位老人一家的欢聚,作者由此总是不停地注目那位慈祥的老人。也许是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再也无法像那位老人一样与子好团聚而心中感到酸涩和哀伤,那位老人居然注意到了他,并非常关切地让她儿媳过来询问。这一善良而温馨的举动看似平凡、朴实,但却使作者更加想起自…  相似文献   

16.
分析教材这篇课文通过写母亲养蚕的经过,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苦。全文以春蚕的成长过程为线索,着重体现母亲养蚕时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教学时要紧紧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主题升华,就是作者对文章中所写事物的意义作提升、发挥、张扬式的阐释,把它提高到人们认识的高度,从而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朱德的散文名篇(回忆我的母亲),作者在满怀深情叙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后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入,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样,文章主题就由歌颂母亲勤劳勇敢,宽厚仁慈,支持革命的美德,而推进到更广更高的境界:即通过对母亲美德的深思和尽情的汇歌去塑造一个中国劳动妇女的崇高形象,进而推进到祖歌整个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选自苏教版第十册。文章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作者孙友田是一位知名的当代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20.
写亲情的文章本刊发得不少,可写得如此朴实、如此动情的文章却并不多见。读过朱自清《背影》的人都不会忘记父亲那感人的形象,"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皆然,而子女对父母的思念也是刻骨铭心的。不信,就请你读读出自一个女学生之手的文章吧。一个农村孩子,离开了家乡,到了几百里外的城里读书,思念父母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很平常的事。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一读,是因为作者写得真实而自然,平淡而朴实,这种真情是发自内心深有感触的,是远离父母之后的心情的自然流露。作者在一个假日里,因为城里离家很远,加上风雨大作,使她无法回家,而在凄雨冷风之中,当同学们都纷纷回家之后,平日里热热闹闹的校园突然静寂下来,作者的"心情也跟着又是风又是雨"的,思念之情就显得很真实了。本文另一个特点是,运用细节来描写自己的思乡之情。作者主要是写母亲的爱。儿时在家,母亲的呵护是无微不至的。作者写自己在母亲面前撒娇,小鸟依人,像她有事无事依在母亲身边,"有时还会肆无忌惮地猴在母亲的怀里撒娇"。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母亲,而母亲的慈爱却在文章中呈示出来。再如母亲在送作者上学时,凌晨就起来烧饭,收拾行装,然后送作者到长江边上等车,直到车来送作者上车走远后,还依依不舍地站在江边,作者还隐隐看到母亲"在用手揉眼睛"。这些细节,写出了母女间甜蜜的苦涩,写出了母女间思恋的亲情。文章最后作者在对母亲的思念中,母亲不期而至,也很有亮点,这可以看作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文字,也可以看作是感情爆发的至高点。如果把它看作是真的母亲突然来,有些刻意为之的牵强,但也可以看作"母女连心"的感情相通,当然也可以看作作者在朦胧之中的梦境,在梦境里见到了母亲,产生感情相通的幻境,有一种朦胧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