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 《老年教育》2008,(12):19-19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只须寥寥几招,就能把多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对此,无名老僧这样阐释:每练成一项武林绝技,练功者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越是慈悲之人,武功越是高强。  相似文献   

2.
金庸塑造的武侠世界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虚实难辨的招式是最令人神往的。每一个看过金庸作品的人,必定都幻想过有一天能身怀绝世武功,劫富济贫,惩恶扬善。假如你身在江湖,哪一种武功是最适合你的呢?  相似文献   

3.
电影《英雄》通过赵国刺客无名等由刺秦到放弃刺秦的转变 ,表现了他们胸怀天下、舍生取义的人生境界 ,张扬了天下和平的理想和信念。在艺术表现上 ,追求武功剑术的神韵和境界 ,追求美和美的极致 ,呈现出一种空灵、缥缈、含蓄、妙不可言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天才     
布谷鸟原来是一只无名鸟。它喜欢在春天到田里看农人播种:农人很讨厌无名鸟,总是驱赶它,不让它靠近,无名鸟感到十分委屈。 有一天,无名鸟对土地神说:“我如何才能得到农人的喜欢呢?”土地神说:“让农人喜欢你并不难,难的是你需要坚持做一件事:每到春天,你就到田里提醒农人布谷。慢慢地,农人就会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5.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着力表现“破孽化痴”的主题以警示世人。善有善报,慈悲善良的段誉、虚竹获得了幸福,而其父辈段正淳、玄慈却不得不舍弃生命;回头是岸,不可一世的慕容博、鸠摩智终于大彻大悟,这表明唯有弃恶扬善,开悟智慧,人生才有希望。无名老僧以佛法开导人,他把《天龙八部》提升到了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技法阐释] 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美术画,却只有山路蜿蜒而下,一老僧提桶于泉边汲水,压根儿没见古寺的踪影.如此之作,在宋徽宗时竟一举夺魁.其构思之妙,就在古寺藏而不露,已被老僧汲水间接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美术把这种不直接落笔,而着意从旁渲染的手法称为"烘云托月".  相似文献   

7.
我在哪儿?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年轻人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释圆说:“老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  相似文献   

8.
矛盾何在     
傍晚,一行脚老僧正坐在路边,观夕阳西下,听鸟雀归林。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个汉子手持利刀满脸杀气匆匆走来。老僧叫道:“施主且留步!”那汉子像没听见一样,径直走过去。老僧又喊:“施主,你的头掉了!”汉子这才猛回身,恶狠狠地骂道:“老秃驴,你活腻了?”老僧一笑:“老衲何止活腻了。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这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与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时,人被忧愁包围,心也跟着波澜起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读书,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见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陶渊明说读书“不求其解”,也有人说读书贵在“涵泳”。王蒙则认为每一个人要掌握自己读书与人生阅历最佳的平衡点。王蒙主张,有两种人不必读书,一种是天才,一种是白痴。天才理当著书立说供人学舌,没时间也没必要读他人著作;至于白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只有中常之人才是读书种子。其实,此辈也可能因读书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古今为读书所误者岂止孔乙己一人?书读多了,不免眼高手低,自废武功;各书生自立门户互不买账,不读或许明白,越读越糊涂的并不稀罕;书虫大多苛求,感觉幸…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网游业界,犹如武侠小说中的江湖。群雄争霸,各逞所能。每一个网游公司就像一个门派,每一款游戏都犹如一门武功。或大气磅礴,或刚猛凌厉,或机巧多变。武功决定了门派的特色,而网游也是运营商的杀手锏。众多的网游商家如何雄霸武林,众多的游戏如何力压群雄。数风流游戏,还看今朝!  相似文献   

12.
<正>多年以前,忘了是从哪一篇文章中读到:有少年三人,出外野游。行至一所古庙,幸遇庙里的住持。老僧断言,三人中的某一位日后必种大善因,成大善果。三人且信且疑,下山后各奔东西各谋事业。其后,一人从政,一人经商,风生水起。偏偏那个老僧预言的,却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平凡而寡淡。他们认为一定是老僧走眼了。可是,多年以后,他们都老了,从政的有退位后的阑珊,经商的有营役中的身心俱疲,  相似文献   

13.
唐代冯翊子《桂苑丛谈》里有个《规圆方竹》的故事:唐武宗时做过宰相的李德裕,出任浙西观察使期间,与甘露寺里一位老僧交往较多。离任前夕,李去寺庙拜别,并赠给老僧一根方竹制的手杖。杖的上端粗大,竹节突出的"须牙""四面对出,天生可爱",是李最为宝爱的一个物件。  相似文献   

14.
“无己无功无名”思想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其内篇、外篇.杂篇都有关于这一思想的论述,当今社会这一思想仍在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大师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淡淡一笑:"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收集了一些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相似文献   

16.
“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这是南宋诗僧显万的一首《庵中自题》。1947年,著名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相邀任该校教授及东方语言系主任后,将新居定于伯克莱半山腰的一座西式楼房里,好朋友胡适特意录了这首小诗赠他。  相似文献   

17.
初见题目,只觉平常,料定其内容无非是赞颂父爱如山之类。果不其然,“他”身心俱冷,向老僧求助,老僧以三问重新唤起了“他”对父爱的感知。这些内容,虽表述形式新颖,但均在意料之中,按常理,接下来应写“他”就此幡然悔悟,重新感受父爱,重扬生活风帆。可是,作者笔锋却陡然一转,用老僧的一问和“他”的一悟,逼出这样一个主题:父母的爱,虽至真至深,而我们往往会漠视它,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真是语出惊人,“像重锤敲击”着“心灵”,使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看世界,但是遍访名医,毫无结果。一个老僧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它有着光辉的前程,也经历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具体到每一门科学,在研究客观世界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的时候,有成功,有失败、有否定,有否定的否定,遭到批评与反对是正常的.真正的科学不怕批评与反对,越批评越科学,越反对越科学.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