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邹燕华 《中学文科》2009,(16):37-37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表现就是“爱”和“恨”,写作的内在动因是情感冲动。让学生从虚假的作文套路里解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去写真实感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表现就是“爱”和“恨”,写作的内在动因是情感冲动。让学生从虚假的作文套路里解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去写真实感受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实际上是教学生说既老实又明确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即“爱”与“恨”)。我们都清楚,对世间万物的“爱”与“恨”就是激起我们写作的内在动因(即情感冲动),没有情感冲动是很难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的,除非是一些无稽之谈。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实际上是在教学生说既老实又明确的话,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即“爱”与“恨”)。我们都清楚,对世间万物的“爱”与“恨”就是激起我们写作的内在动因(即情感冲动),没有情感冲动是很难写出感人的文章来的,除非是一些无稽之谈。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呢?一、加大文学阅读量写作是无捷径可走的,仅凭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凭教师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教学中采用“延伸阅读”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关于“延伸阅读”,本人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两极表现就是。爱”和“恨”。文学创作(写作)的内在动因是情感;中动,没有情感;中动的作家是很难写出感人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学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爱,这是师德的核心,是搞好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很多教育学家都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这就体现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情感效应”,也就是“爱的效应”,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文字的表达需扎根于特定是思想和情感之中。鲁迅先生说:“创作总根于爱”,情感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如果学生笔端倾注激情,文辞就如充沛的源泉汩汩不绝,反之,则如死水一潭,文思呆滞,语言干瘪。根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不喜欢作文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作文差的学生是谈“文”色变,望“文”生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退避三舍,实质上就是和作文没有情感。一、注重实践。引导观察,激发学生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8.
肖红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基调是:寂寞、悲哀,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和背离时代。恰恰相反,肖红正是通过这种如泣如诉,似怨似恨的呼喊,为受迫害、受奴役的人们发出了血泪的控诉,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肖红作品中的“寂寞”、“悲哀”,正是她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作者以此来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抒发自己的爱和恨。  相似文献   

9.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10.
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它的反义词是"恨",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解释成另外一个词语"凉薄",就是没有深挚的感情,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冷淡,是不利于个人情感发展的,也是人们社会性发展不完整的一个表现。现在的孩子不缺乏周围人的爱,却很少宽容、谦让,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友情、信任,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爱",而爱心故事则能让孩子从熟悉的图书中感受爱,让故事中充满爱心事物成为孩子善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吴建祥 《云南教育》2005,(23):29-30
情感,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作文,需要情感。作文时,有的人文思泉涌,妙语连珠,一气呵成;有的人,思维枯涩,难以落笔,似乎江郎才尽。其根本原因在于有无情感参与。前者笔端常带感情。他的写作动力来自于情感冲动,来自于心底的话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后者写作时心中没有激情燃烧,没有情感的涟漪荡漾,怀着一颗冷冰冰的心去写作,因面“难产”。  相似文献   

12.
凡是入选语文教材的均为情文并茂的文章,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他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运用教材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做好朗读工作,在朗读中“品情”,即读出情感。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充分尊重作品,通过朗诵,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渐入佳境,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人生的第一老师 ,写作之所以成为学生的“头痛病” ,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作文兴趣。试想 ,在缺乏写作内容 ,没有写作热情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去拼凑 ,胡乱编造“成文”来应付老师 ,既达不到训练目的 ,也就无从谈写作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说 :“训练学生作文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这“注重于倾吐生活积蓄” ,旨在强调作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触发他们情感的神经 ,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使学生都有生活的积蓄可以“倾吐” ,使学生都能够乐于“倾吐”。促使学生积极地挖…  相似文献   

14.
肖红品所表现出来的基调是,寂寞,悲哀,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和背离时代。恰恰相反,肖红正是通过这种如泣如沂,似怨似恨的呼碱,为受迫害,受奴役的人们发出了血泪的控拆。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顽强的探索精神。同时也折射出了作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肖红作品中的“寂寞”、“悲哀”,正是她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作者以此来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抒发自己的爱和恨。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谈及作文教学,恐怕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心病。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芸芸众“生”,佳作难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从教的这几年,和我的同行一样,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同一种现象,望“文”兴叹,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曾几何时每周的写作课是学生的最怕,也是我的最怕,芸芸众“生”,佳作难求,面对学生交上来的晦涩难懂的作文,对我何尝不是一种煎熬。但是,一味的责怨学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俗话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此话虽有点偏激,但细细想来,不无道理,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就是我近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在此将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心得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9.
爱的墓志铭     
亦舟 《语文新圃》2010,(4):25-26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当年看见红楼梦里这话,感觉有点晕,现在回想,那实在是对爱的最好诠释。有痴才有真爱,有真爱才有恨。恨什么?没有具体内容。诗经“关雎”里没有记载?《别赋》里没有描述?爱情高手玉蹊先生没有写?有爱就一定有恨,但恨看似又与爱无关——这就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写作情感是指在写作活动中被主体意识到、体验到的情感 ,写作情感包涵生活情感、艺术情感、理性情感。生活情感是指在日常生活实际中所表现、发现、感知到的种种情感。艺术情感是指在艺术活动 (包括创作活动和鉴赏、评论活动 )中的种种情感体验。理性情感是指与一个人对客观真理的探索和维护相联系的情感。正因为广大中学生不了解写作情感的多层次性 ,也不了解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性 ,缺乏努力方向 ,所以他们的写作情感十分狭窄 ,以致陷入写作情感的误区而不自觉 ,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一、针对误认为生活情感就是写作情感的观念 ,指导欣赏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