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敢『问』、敢『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只有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它的思维才得到激活,才开始对知识产生探究。可见,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质疑好问的习惯,又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质疑争论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创造条件,让学生爱问要让学生爱问,教师就要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法。假如教师总是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就是有问题也没时间问,学生最多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份报告:有人随机抽取了1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结果却让人吃惊,90%的学生回答“否”。  相似文献   

3.
钟惠琼 《广东教育》2007,(11):84-85
语文课经常出现以下现象:一是老师在讲课时设定一个固定的“圈套“或者推理,让学生自然地踏进去,老师顺理成章地推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二是教师一问,全班学生积极响应。接连三问,学生回答正确无误。那么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些问题是学生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4.
<正>1.善于启发。课前预习时至少让学生提出一至两个问题,课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疑问,不论问题水平高低重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提供不同意见交锋的自由场所。课堂上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教师要敢于花时间让正反方学生辩论,将不同的见解当作特殊的教育资源,对其合理利用、因势利导,让"争论"去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是急于指出问  相似文献   

5.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课堂即景]在一节低年级计算教学课上,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快速口算练习。坐在我前面的小男孩回答:"8 5=12。"教师狠狠地说:"8 5是12吗?"就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这之后,教师每显示一张口算卡,这个小男孩都举起小手,但这位教师一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问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7.
“谁有不同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 ,教师这样问。“谁有补充意见 ?”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 ,教师这样问。“谁还想再说说 ?”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 ,教师这样问。以上引用的三句教师用语 ,是一位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 ,为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时所使用的。这虽然是简单的三句话 ,却针对学生的回答作了评价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作用可大啦 !新上岗的老师看了这三句教学用语 ,难道会没有感触吗 ?你们刚走上工作岗位 ,很有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这里 ,借鉴前几届中师毕业…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三位教算术的教师。一位老師在教课时举了一个例题,并採用談話法進行教學。題目是:白布每尺2000元,買5尺6寸共要多少元? 教师和藹地提问,学生回答。问:這个题目应用用什么方法做?答:乘法。問:名数应该是什么?為什么?答:名数應該是‘元’,因为题目是问的共要多少元。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教师要让课堂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提问为主。实现课堂的这种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要求学生写好记叙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三叙,即叙新、叙真、叙心。一、叙新学生写的记叙文只有做到題目新,題材新,立意新,才是好文章。这正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期待解决的问題。其中題目新是  相似文献   

11.
“一问”:什么时候,需要组织合作学习?一是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时。二是当意见相左且有争辩必要时。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不加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争议,最后这个问题往往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三是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其倾诉的欲望。“二问”:小组讨论前,学生独立思考了吗?教师一出示思考题,就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这样,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匆忙讨论,一方面使得讨论因学生思考不够成熟而流于肤浅;另一方面,那些思维…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 创设情境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至少在贫困山区 )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然后问谁来回答 ,结果学生的头低低的 ,教室里静静的 ,没人应答 ;即使有学生举手 ,老师十分欣喜 ,学生却是语无伦次 ,词不达意 ,着实让老师难以引导 ;而争论更是在课堂上难得一见。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场所 ,学生不说话 ,说不好话 ,师生之间怎么交往、互动 ?没有了交往、互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何以充分体现 ?“没有交往 ,没…  相似文献   

14.
徐曼曼 《教育》2012,(12):23-23
学生:老师,学校让抽烟吗?教师:不允许!学生:那犯烟瘾怎么办?教师:偷着抽,千万别让老师抓住!学生:学校让搞对象吗?教师有点不耐烦了: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搞对象的?学校不允许学生搞对象!学生又问:打几次架学生才会被开除?教师回答:打一次架就开除!  相似文献   

15.
倪承周 《广东教育》2007,(10):42-42
[案例] (1)教师出示一集气瓶盛放的二氧化硫,让学生观察现象.问: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6.
学校里发扬不发扬教学民主,是一个立場问題,根本态度问題,是有沒有羣众观点,走不走羣众路线的问題。沒有教学民主,就调动不起学生的主动性,就不利于培养出生动活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革命接班人。下面发表的五篇文章,在发扬教学民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从他们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如果教师不破除资产阶级的“师权”,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缺乏无产阶级的感情,眼睛里沒有学生,不相信学生,不依靠学生,沒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不敢质疑,不敢提意见,不敢批评领导和教师的缺点,那么,发扬教学民主,始终是一句空话,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从他们的经验中还可以看出:发扬教学民主,绝不能离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认真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员责;教师根据教育学生的要求,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解决教育和学习中的主要问題上去。既要相信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要加以诱导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放任自流。从目前好些学校的情况来看,要不要发扬教学民主,还是一个沒有很好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題。有些教师“放不下架子,丢不掉面子,跳不出框子,想不出点子。”他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本沒有民主,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服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议论一番,搞形式,走过場,沒有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主要问題,自以为这样就算是发扬了教学民主。这些情况,对教育革命是不利的,对培养革命接班人是不利的,必须坚决改变。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增強无产阶级的感情,认真改造自己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学生当成革命接班人,当成阶级弟妹,滿腔热情地去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关怀他们,爱护他们,真心实意地听取他们的意见,热心热肠地教育他们,才能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育革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提问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问是问出来的。化学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习惯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同学能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学生经过长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的浓烈"熏陶"的结果。目前,不少教师的备课依然重在如何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而不是如何设计充满矛盾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不会提问的现象得以延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化学新课程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教师在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济南的冬天》后,问:济南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来概括回答。学生回答:“响晴!”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沉默。教师:“应该是温晴!”  相似文献   

19.
杨英 《陕西教育》2006,(10):41-41
一、创设民主和谐情境,激发学生肯想的情感   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问: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各抒已见,也可以站起来补充其他人的回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表扬敢于暴露问题和及时改正的同学.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方法.最后让学生讨论得出:哪个方法计算最简便.整个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运用,把数学知识规律的习得,融入切合学生实际的探求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时间与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自主探索、发现、总结数学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课前组织学生做简短而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既能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例回明白一个道理教学《骆驼和羊》前,教师在卡片的正反两面分别画一只骆驼和一只羊。先要求男生闭上眼睛,请女生看卡片的正面画的是什么,看后不说话。然后要求女生闭上眼睛,请男生看卡片的反面画的是什么,同样不说话。最后,让同学回答:“你看到了什么?”这时,会因答案不同而引起争论。教师因势利导,再次出示卡片,让学生同时看到正反两面的不同图案,明白自己的回答与对方不同是因为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