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联在中国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言语模式。这种言语模式与汉语有多方面的完美体现,与汉民族思维特点、审美观念有深度的契合,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种言语模式,因其诗性特点和修辞手法的丰富多样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这种言语模式因为相对简短优美、雅俗共赏、易于实践,具有创作性。因此,它能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充当一种特殊的教学载体,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意义。通过以对联为载体的汉语教学,贯彻整体性教学的理念和原则,可以使少数民族学习者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达到有效提升汉语文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蕊 《时代教育》2012,(1):122-123
唐代作为中古汉语的主要形成朝代,而以其文化的开放性而获得了语言使用上的包容性,在广泛吸纳了外国语和少数民族语的情况下,唐代古汉语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意和性"。本文以唐代疑问代词"底"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唐代主要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并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经过专业的语法分析,探讨这一古汉语疑问代词何以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与其他语言教学完全一样,汉语教学不仅是民族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与形成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所以文化是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民俗文化为基点,探讨针对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如何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标志,是民族主要的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同一种语言在为不同的民族使用时会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形成鲜明的特点。笔者研究客观存在于云南各民族社会交际中的云南少数民族汉语,认为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以中介语方式体现出的汉语的民族变体的初级阶段;就其习得方式而言它是交际中介语,具有双重制约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语言教学.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汉语词汇中有大量的文化词.其中汉语熟语数量众多,应用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便捷、有效、信息量最大的语言符号,成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骆小所教授主编的《文化与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以调查、统计和比较为主要方法,以分析归纳和考证为辅助方法,对云南的语言重新进行了识别和确定,对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族语言的语言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重大的创新,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7.
葛爱华 《现代语文》2009,(8):109-110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随着语言与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语言教学理论的长足发展,人们普遍对语言教学的本质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汉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学生)亦是如此.本文将以怎样看待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教学作为论述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背离”与“回归”:解困新疆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1年起,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MHK)逐步在新疆推行。推行MHK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有助于引导汉语教学向应用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学习汉语不能脱离汉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世界,汉语教学不仅要研究语音、语义、词汇、句子等语言本身,还要研究汉语的文化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脱离文化的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萍 《巢湖学院学报》2005,7(2):140-142
自从中国的互连网得到迅猛发展以来,网络语言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既是网络文化的产物,又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对于网络语言的了解会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文化.由于英语是全球计算机通用语言,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言与英语无疑是紧密相关的,它丰富了汉语,使汉语具有了更强的张力和包容性.本文把中国网络英语分为两类,翻译词和直接使用词,并从语言学和翻译的角度,总结了中国网络语言中英语的特征和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具备了工具性、欣赏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就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而言,语文的工具性显得尤其突出,汉语文的学习重点就是汉语言的学习。认识到这一点,汉语文教学就应当向语言教学转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汉语交际能力差的现状,本文试从教学实践出发,就民族院校的汉语文教学怎样转变到语言教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少数民族共操26种语言,不通汉语的人口比例较高,操双语或转用其他民族语的人口比例较小。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要从民语入手,进行民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全进步、少数民族化的传承与弘扬,必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实施双语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就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民汉两种语言的均衡发展,注意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注意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质量摆在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双语教育要坚持从学前抓起、从教师抓起。  相似文献   

13.
谚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特殊性,对中英的文化差异做了比较。在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等多种方法,以求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保持原文的民族特色和修辞效果,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必须从其文化根性加以探究,从其文化根性去感受其生存之美、生态之美。中国各少数民族艺术之间尽管在许多方面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在关爱生态与各自生存所依的自然环境相适相谐方面,却是极为相同的。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看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可见出其独特的美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旨趣,则可给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谚语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与汉语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韵味隽永。谚语的翻译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因此,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翻译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儒家和谐思想与云南少数民族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结论。云南各少数民族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为我们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言的濒危目前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众多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状况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语言生态的失衡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对濒危语言进行观照,也就是维持语言的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多元意义.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认识中国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复杂性,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teachers of minority ancestries construct and represent their family language identities. Drawing on poststructural (Hall, 1996; Norton, 2000), postcolonial (Ang, 1994; Luke &; Luke, 2000) and sociocultural (Holland, Lachicotte, Skinner, &; Cain, 1998) theory on culture, identity, and language we explore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linguistic identities of 25 teachers of Chinese and 20 teachers of Punjabi ancestries. We consider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respondents of these ancestries represented their identities in minority languages in various sociocultural setting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presentations for employment. Accounting for this diversity should contribute to reconstructing authoritative discourses (Bakhtin, 1981) regarding employment of racial minorities in public education and thus to making mainstream institutions more equitable and inclusive.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一种学形式。谚语的洗练和深刻是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语言字发展中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结果,谚语具有深刻的唯物辩证思想和鲜明的民族性。谚语的翻译要求译忠实地表达原的思想内容,尽可能保持原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民族特色、语言流畅,并有谚语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