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料是环境史研究开展的基础,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分成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环境史史料的分布、特点、种类、研究方法等;二是对环境史史料的案例分析,即以某种、某类史料为主,对其中蕴含的环境史史料掘取和研究;三是环境史史料的断代分析,即以时间段为视角,分析、研究时间段内的环境史史料;四是分析、研究区域内的环境史史料;五是环境史史料的整理、信息化研究.并分析其成就、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知识观历经千年的变迁。古代为师者多是饱读儒家经典的学者或儒生,知识素养较高,到了近代则有"一杯水和一桶水"的教师知识之论,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当代教师知识观已经从"一桶水"走向了"长流水"。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与情况复杂并存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不仅要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及时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研究更应当提上日程,这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中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幼儿家庭教育变迁的特点及变迁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中国环境史研究中的合理运用,既能弥补相关文献记载的不足,又能从中窥见许多当地人的认识。以洒海村铜矿开采为例,田野调查不仅能搜集许多铜矿开采信息,弥补文献记载的缺乏,而且也能窥见当地人对铜矿开采的态度和铜矿开采与当地环境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经济开发活动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环境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但同时也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乃至浩劫.历史时期蜀道地带森林的分布变迁,与历代伐木修栈、畲田开发和山地垦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环境史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正式在史学界提出以来,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各自的研究对象作了有益探索,产生了一批代表性的研究论著。就我国而言,从20世纪末学界将环境史作为历史学分支探讨至今,亦有大作迭出。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CSSCI所刊环境史研究论文为考察对象,在阐述发文数量、学术影响力、研究格局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今后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有待努力深入的领域,借此希冀为我国环境史研究取得新突破或继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验主义自然思想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和看待自然,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具有生命、神性和价值,从而要求人发挥直觉和主动性,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爱默生首倡的超验主义自然思想,经过梭罗、缪尔的继承与发展,逐渐从思想层面步入实践中,引发多次环境保护运动,直接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史的兴起;超验主义为美国环境史的兴起提供思想渊源和社会基础,引领环境史早期的研究内容,启迪环境史研究的批判性思维;美国环境史舍弃超验主义神学自然观部分,继承其批判性思维及人与自然的思考,这一过程又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环境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环境史文献是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它为环境史学的研究奠定了前提,并在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探讨和环境问题各要素内在联系的探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环境史作为史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因而与中国传统文献相比,支撑环境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具体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中国环境史稳点的宏观性和微观性互存、多维性和单一性兼容并蓄以及隐性和显性并存.分析中国环境史文献的特点,有助于推进中国环境史文献和中国环境史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5000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西北地区,情况尤为严重。从大量资料来看,气候振荡、滥垦滥伐和不合理的开发是导致西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自然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我们应当从西部水环境变迁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采取优化水环境的措施,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 5 0名武汉留学生汉语水平的跟踪调查 ,分析了他们的学习行为特点 ,并对推进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从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分配,分配制度越来越适应我国的现实。但作为如今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并没有普遍地获得其收益权利。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谚语翻译应充分了解谚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英、汉谚语的文化共性和个性,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达方式、方法和习惯,并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文中从转译法在词性、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的转换的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还是在体育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存在的方式也开始从单一的国家行政构架下的竞技体育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职业体育,逐渐从强化政治功能走向强化经济与社会功能.我国竞技篮球的市场化也正是在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变迁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向市场领域发展.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国家、市场关系的变迁过程中,以竞技篮球市场化转变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试图为本世纪我国篮球市场化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武术教育同中华武术的存在与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优秀的武术教育才可能促进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教育同中华武术存在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建国以来我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武术发展的趋势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和语言的基础或者源头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汉法语言句法结构上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找出法汉句法结构的差异,目的在于探讨这些外部因素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进而找出汉法句子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联系意义重大的"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在充分肯定中国武术现代发展成就的同时,分析了当前中国武术发展中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从文化整体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以融合和创新为主要特点的文化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武术整合战略。从品牌构建和受众价值需求出发,联系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强调了中国武术价值体系构建战略的重要性。通过对"文化自觉"的概念、内涵进行分析,探讨了以"积极申奥"和"百花齐放"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宏观调控"思路。提出了以"兼收并蓄、和而不同,融入时代、扬长避短"为主要方针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和谐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重申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必要性为理论前提,分析体育产业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错位"和"缺位"现象;讨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从汉语言亲属称谓、姓名、通用称谓、职衔和职业称谓的使用情况入手,讨论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